「机械」民国时期的人力车夫有多惨?学者:一般活不过40岁


「机械」民国时期的人力车夫有多惨?学者:一般活不过40岁
文章图片
「机械」民国时期的人力车夫有多惨?学者:一般活不过40岁
文章图片
「机械」民国时期的人力车夫有多惨?学者:一般活不过40岁
文章图片
「机械」民国时期的人力车夫有多惨?学者:一般活不过40岁
人力车在中国有不同的称谓 , 在北方有称“洋车”、“胶皮”的 , 在南方或叫“黄包车”、“东洋车” , 是近代后期中国城市交通的主要工具 。 因为人力车起源于日本 , 所以许多人干脆把拉人力车的车夫们谑称为“跑东洋” 。
人力车是清朝光绪年间传入中国的 , 陈列在颐和园内的慈禧太后曾坐过的铁皮车 , 就是中国最早的一辆人力车 。 因车的两个轱辘是用铁皮制成的 , 故称铁皮车 。 入民国以后 , 铁轮改为胶皮轱辘 。 人力车传入中国后 , 很快风行于各大中城市 , 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 , “拉车”自然也就成了一种新的职业 。
一、牲畜式的劳动看过作家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 , 或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的人 , 都知道祥子就是人力车夫 , 他不仅经常受车行的剥削 , 还要受到政府“车捐”的剥削 , 遇着野蛮的军人、地痞流氓之流 , 坐车不给钱 , 有时还会挨打 。
这正是对人力车夫的真实写照 。
人力车夫的命运是悲惨的 , 一个叫马扎亚尔的外国人把他们称为“牲畜式的劳动无穷的在踏践着人类” 。 尽管他们的劳动是“牲畜式的劳动” , 但却是许多无所依归的失业者 , 特别是流民一种别无谋生途径下的无奈选择 。
人力车起源自日本
正如1935年出版的《东方杂志》说 , 上海、武汉、南京、天津、北平(北京)、广州各大城市的人口在一天天的增多 , 这主要是农民大量流入城市造成的 。 然而在民族工业枯萎的境况下 , 原来的工人已经一批一批地被抛弃于十字街头 , 背井离乡的农民自然不容易找到工作 , 结局只有充当牛马拉黄包车了 。
本来 , 从交通发展的过程看 , 交通工具应该是机械力排挤并取代人力的过程 , 然而 , 在近代中国 , 我们却看到随着汽车、电车的日推日广 , 人力车辆不仅没有萎缩 , 而且反呈增加趋势 。
这并非完全出自需要 , 它有着特定的背景 , 这就是农村经济濒临破产 , 农民备受生活之鞭的驱使 , 不得不背井离乡 , 投奔城市 。 而赤手空拳、素质较差的农民 , 又找不到相当的职业 , 因此 , 除当兵外 , 只得拉车了 。
农民直接间接流为人力车夫的 , 有人估计至少在70%以上 , 实则还不止此数 。 据当时的资料显示 , 人力车夫有无种过田 , 结果1350人中 , 种过田者有1128人 , 约占84% 。 这说明 , 人力车的增加 , 是农村凋敝深刻化的反映 , 人力车夫的职业 , 乃是无所依归的流民迫不得已而选择的谋生方式 。
正如当时上海工部局人力车委员会的报告中所说 , 人力车夫大都是农村中破产的农民 , 在乡间无法维持生活而来到上海谋生 。 因他们没受过教育 , 没有专门的谋生技能 , 因此不得不仿效牛马以图生存 。
【「机械」民国时期的人力车夫有多惨?学者:一般活不过40岁】
人力车手绘图
二、苦不堪言的生活破产失业被迫离开农村的农民 , 奔向城市找拉车的生活 , 以为从此可以跳出苦海 , 然而却大失所望 , 车辆的限制 , 首先给源源而来的人力车夫以当头一棒 。 车辆有限 , 一辆车的车夫一般都在2人以上 , 有的城市可达4~5人 , 如上海有车2万余辆 , 而车夫数竟超过8万人 , 换句话说 , 4个车夫的生活借助于一辆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