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33家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机构,怎么得罪了美国?

『清单』33家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机构,怎么得罪了美国?
文章图片


文 | DoNews 李昊原

责编 | 杨博丞

5月22日 , 当大多数中国人已经在考虑周末的安排时 , 大洋彼岸的美国商务部 , 接连发布两篇声明 , 将33家中国企业与机构列入"实体清单" , 在敏感时期向本就紧张的两国关系又添了一把火 。

"实体清单"(Entity list)是美国对外的一把利器 , 于1997年2月首次出现 。 被列入"实体清单" , 意味着上了美国的出口"黑名单" , 清单中的企业和机构会成为美国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BIS)限制出口的对象 , 无法从美国公司和有25%以上美国技术或零件的他国出口商处进口需要的产品 , 实质上是受到美国的技术封锁和供应链隔离 。

国内较早被列入清单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两所有军方背景的高校 , 都在2001年就被列入 。 而绝大多数国人对"实体清单"的最初印象 , 来自2016 年的中兴事件 , 在被纳入实体清单之后 , 中兴业务接近"休克" , 不得不认罚 8.92 亿美元罚款 。

2019年5月 , 华为及其附属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 , 以及此前的"孟晚舟案"等事件 , 引发了世界范围内长期的争论 , 受此影响华为在海外的份额也开始下滑 。

2019年10月8日 , 28家中国实体又被美国政府列入"实体清单" , 其中 20 家为国内政府及公安机构 ,8 家为中国科技企业 , 且多家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 。
『清单』33家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机构,怎么得罪了美国?
文章图片

(来源:《联邦公报》网站)

从中兴开始 , 美国动用"实体名单"制裁中国机构和企业的数量在不断上升 , 频率也在提高 。 从最初的"点对点爆破" , 到不断扩大打击的领域与范围 , 甚至是对全行业进行打击 , 比如国内AI视觉领域"四小龙"至此就全部上榜 , 这也是贸易战激化在科技领域的表现 。

由于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仍处于基础和领先的地位 , 被列入"实体清单"对中国企业和机构来说是不小的打击 , 无论是未雨绸缪 , 或者是为了了解表象后的本质 , 本次"实体清单"事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

什么样的企业容易被"拉清单"?

2019年5月 , 华为及其附属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后 , 国内一些行业人士认为 , 美国对中国企业和机构的打击将扩大化 , 而有关下一批被"拉清单"的中国企业 , 也衍生出了多个版本的名单 , 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商汤等都在预测之中 。

当2019年10月8日 , 新一批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出现时 , 我们惊讶地发现居然与之前的猜测大致相同 。 在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声明当中 , 这28个实体被美国政府认定为违反美国的外交政策利益 , 主要指我国新疆少数民族事务 , 其中包括20 家国内政府及公安机构 ,8 家中国科技企业 , 对前者国内反响不大 , 毕竟对类似国有机构的打压美国早在近20年前就已经开始 , 而且多为新疆地方的公安局 , 影响范围小 。

让国内科技圈震撼的 , 是同样被列入清单的8家科技企业:海康威视、大华科技、科大讯飞、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依图科技、美亚柏科和颐信科技 。

这8家企业大多是国内科技领域的明星企业 , 和中兴、华为相比 , 除已经上市的海康威视、科大讯飞体量较大 , 其他几家公司即使是独角兽 , 影响力也远不如行业巨头 。 虽然这些公司的安防摄像头、人脸识别技术等的确可用于美国所说的理由 , 但在国内看来 , 与其说是因为造成了危害而被列入清单 , 更像是在美国在提前剪除有潜力的中国科技公司 。

在5月22日发布的最新一批"实体清单"名单中 , 数量和涉及的领域也更广泛 , 同样有360、云从科技等国内知名的科技公司 。 那么 , 是什么驱使美国人又开出了新的"黑名单"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