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侠 春天般的温暖,陪护她家从冬天走到夏天

夫妻双双确诊,邻居为孩子送饭近两个月 愈后主动疏离,同事送祝福为她卸下心防
春天般的温暖,陪护她家从冬天走到夏天
邹侠 春天般的温暖,陪护她家从冬天走到夏天
文章图片

邹侠和丈夫重获美好生活
武汉的初夏来临,邹侠一家“重获新生”了 。丈夫去外地后隔离期满即将“复工”,儿子回到了校园,而她早已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自2月初夫妻二人同时确诊以来,过去的三个多月如过山车一般,艰难与善意时刻相伴:7次核酸阴性后却检出阳性,但有援汉医护深夜默默守护;儿子独守家中近两个月,但有邻居每天送饭上门;治愈后她主动疏远保护他人,但同事们想尽办法为她卸下心防 。
【邹侠 春天般的温暖,陪护她家从冬天走到夏天】闯过至暗时刻,邹侠说:“感染是不幸的,但所有人的温暖让我们一家从冬天到了夏天 。我心存感恩,想把美好和光芒传递给大家 。”
夫妻二人
同时确诊同赴方舱
“过山车”是1月24日启动的 。丈夫从外地返汉,有一点咳嗽,邹侠心里一惊:“从进门那一刻就开始隔离,一家三口每人一间房,分开用厕所 。”可1月31日,她开始觉得不适,体温37.3℃ 。发烧3天后,她坐不住了 。
2月2日凌晨2点,她和丈夫前往医院拍CT,“我双肺磨玻璃样,丈夫也有肺部感染” 。高度疑似,他们开始在社区医院打针、服药 。3日,再次在凌晨赶去医院排队,两人测了核酸 。
5日,“过山车”第一次冲入低谷 。“接到电话,两个人都是阳性,确诊了 。”那一刻,邹侠第一次不顾隔离,扑进丈夫怀里痛哭 。“怎么办?如果我们有什么意外,孩子怎么办?”
雪上加霜的是,一直紧闭房门与父母保持距离的儿子,开始低烧了 。2月8日,邹侠带儿子去医院 。事后她写道:“第一次这样,没能和我最亲爱的宝贝手牵手、肩并肩,第一次无助地只能远远看着你,却不能拥抱你 。”
正陪儿子候医时,社区的电话来了:“安排你们夫妻俩去方舱 。”放心不下低烧的儿子,也不能放弃病情越来越重的丈夫,邹侠决定拼了:“我们必须离开家,早治疗早康复一天,孩子就早安全一天 。”
7次核酸阴性后再测出阳性
援汉医护深夜默默守护
方舱里的前几天,邹侠是哭过来的 。2月9日晚,夫妻俩入住武展方舱医院 。丈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开始明显的呼吸受阻 。邹侠守在病床前照顾,坐在每个医生面前哭诉 。好在不久,丈夫转入协和医院治疗,儿子退烧了,邹侠的核酸检测结果也转阴了,CT显示恢复良好 。28日,她出舱并转移至隔离点,每天坚持运动,时刻盼望回家 。
“刚确诊的时候,我每天给社区打电话,有时着急上火就语气很差,一直心有愧疚 。”她打电话给社区:“听说治愈后有抗体的人是最安全的,你们需要志愿者吗?我来帮忙 。”她又打电话给红十字会,预约好了献血 。
邹侠 春天般的温暖,陪护她家从冬天走到夏天
文章图片

7次核酸阴性后,再次测出阳性,邹侠在医院里和援汉医护人员在一起
但“过山车”猝不及防地再次俯冲 。3月9日,马上就要隔离期满了,邹侠突然觉得心慌,被送去医院检查心脏 。途中经过家门口,她拍下照片发给儿子,“妈妈很快就回来了” 。然而,核酸检测7次阴性后,再一次呈阳性了 。
邹侠的心理崩溃了 。被送至武钢二医院后,她不肯说话,也拒绝和心理医生沟通 。“请你们出去,让我冷静一下 。如果你们不走,那就我走 。”深夜10点,她站在病房外的走廊窗口 。贵州援汉医疗队的医生立刻跟了出来,两位护士也在不远处守着 。“人家大老远来支援我们,大半夜让他们这么辛苦,不好 。”邹侠决心再战病毒 。
好在,几天后转院至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她的咽拭子、鼻拭子、肛拭子核酸检测都显示为阴性 。丈夫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也在好转,“每天都在向好” 。不久,夫妻俩先后治愈回家了 。
邹侠 春天般的温暖,陪护她家从冬天走到夏天
文章图片

在方舱医院,丈夫呼吸困难、体力不支,邹侠鼓励安慰丈夫
儿子独守家中两个月
邻居每天送饭上门
邹侠一家和父母、婆婆分别住在武汉三镇,怕十几岁的儿子在家没有饭吃,“一确诊,我就买了4箱水果、5箱牛奶,冰箱里塞满了饺子、包子” 。得知情况后,邻居急了:“孩子只吃这些怎么行?我每天给他送饭 。”推脱不下,“只能拜托邻居每天送一餐晚饭 。孩子每天下午网课时间特别紧,实在没时间自己弄饭” 。从2月9日住进方舱,到4月4日治愈回家,将近两个月,邻居每天送饭上门 。
丈夫治愈回家的前一天,邻居买了一大堆的菜、肉、面粉,放在邹侠家门口,“你们对团购不熟悉” 。一周后,邹侠治愈回家,家门口又放好了一大堆的菜 。这一切,让邹侠感动不已:“其实我们家住在这里的时间不长,只跟这一位邻居比较熟,没想到就在危难时候帮了我们大忙 。”
邻居报以善意,邹侠也惦记着邻居 。刚刚发烧时,还不确定是否感染了新冠肺炎,邹侠就早早告诉了邻居:“他们家有80多岁的奶奶,4岁的小朋友,千万不能感染了他们 。”她发微信叮嘱:“如果听到我家开门,你们就千万不要开门 。”去社区医院打针的那几天,夫妻俩也总是把口罩、手套戴得严严实实,走到哪都带着消毒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