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谈谈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唐代杜荀鹤曾有诗句:“家山虽在干戈地 , 弟侄常修礼乐风 。”礼仪之邦是中国几千年来就为世界所熟知的鲜明形象 。音乐又是当今时代所不可缺少的生活调味品 。今天我们来讲的礼乐制度虽然起源很早 , 在周代就已基本成型确立 , 但有趣的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礼乐二字的含义却与当时礼乐制度中的二字如出一辙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礼乐制度的起源
礼乐文化起源于远古 , 在“三代”开始形成 , 西周时期定型并成熟 , 之后的历朝历代继承并继续发展 。礼乐文化中的礼其实最早就是祭祀神灵所用到的礼法 , 后来慢慢地推广到了对人的礼数上 , 最终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乐其实就是音乐 , 但只不过是当时的曲调 , 并非我们的摇滚乐 , 流行乐 。而且作用也并不相同 , 今天的音乐主要是用来放松并愉悦心情的 , 而当时的乐是用来缓解社会矛盾 , 维护社会稳定的 。今天的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在几千年前音乐居然会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 但随着你读完本篇文章了解礼乐制度的前世今生 , 你就会明白这其中的原因了 。礼乐制度的形成与演化
周朝建立之初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并改造了从远古到殷商时的礼乐 , 建立起了一套基于礼乐的系统化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 , 礼乐制度从此成为一套涉及政治、教育、文化、思想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文化结构 , 并在周朝全国开始推行礼乐之治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武王伐殷、周代商立、制礼作乐是一件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 , 代表了两种不同文明间的兴衰更替 。为什么说是两种文明在间的兴衰更替呢?难道殷与周之间一个是地球人一个是外星人吗?当然不是!这就要先说一下什么是文明了 。文明是思想观念和人类本性的集合 。
那殷与周之间到底是思想观念不同呢?还是本性不同呢?或者说哪一个方面分歧最大呢?首先本作者个人认为人的本性与思想观念是相辅相成的 , 人的本性决定了人的思想观念 , 但同时思想观念又会随着人们的实践生活不断改变最终反作用于人的本性 。
其实社会总是由那一小部分本性较为优秀的人来引导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向的 , 他们利用较为先进的思想观念来制定社会制度 , 从而影响社会中的其他人共同去向一个方向推动文明的前进 。但是当这一小部分人的制度逐渐地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时 , 百姓就必然会团结在一起推翻这一小部分人的统治 。殷与周之变即是如此 。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谈谈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殷王朝强调自己“天命神授”但代表神意的殷王朝却被推翻 , 这个事实给周初统治者了一个深刻的教训 , 并且让其明白了人们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 为了稳定民心并加巩固其统治地位 , 周朝修正了传统的宗教神学 。从“君权神授”到“敬天保民” , 体现了神权政治的发展和演变 , 统治者总结历史教训 , 借鉴前代统治经验 。中国文化从神守时代发展到社稷守时代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种变化可以说是十分巨大的 , 说明了中华民族早在商代就已经开始了“神权”让位于“政治”的历史进程 。这为中华民族的政治体系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而也为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光辉灿烂的文明扎下了很深的根基 。春秋时期的礼乐制度改革
从周朝开始 , 礼乐制度可以说是真正地走向了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的舞台中央 , 其在这个舞台上不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 , 但无论什么角色都可以说是舞台上的主角 , 只不过这位主角也并不总是光鲜亮丽的 , 它也有自己“演绎生涯”的高潮与低谷 。
推荐阅读
- 「引书」张家山陵墓发现后,出土汉简,专家竟在里面发现珍贵的《引书》
- 不爱尖叫的鸡辽源有家山庄 游客们为它“争相代言”
- 「落榜进士」武汉有一处土家山寨,深藏在山沟里,有着迷人的风景和土家姑娘
- 『娄底交通广播』【网约湘游】遇见“桃花源”——奉家山古桃花源景区
- 『五华生活网』盏听!五华2位大叔联手创作一首客家山歌,欢迎收听!
- ■何家山完小: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廖伟云作校园疫情防控专题讲座
- 『关羽』世界最高关公像,高达80米,就建在关羽老家山西运城
- 「小小的大鱼」山高水长,一定再见,三月末,三星座化干戈为玉帛,旧人重归于好处女座双鱼座双子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