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修云:写满历史堆满故事的太原晋祠公园

罗修云:写满历史堆满故事的太原晋祠公园罗修云:写满历史堆满故事的太原晋祠公园
罗修云:写满历史堆满故事的太原晋祠公园
罗修云:写满历史堆满故事的太原晋祠公园
罗修云:写满历史堆满故事的太原晋祠公园
罗修云:写满历史堆满故事的太原晋祠公园
罗修云:写满历史堆满故事的太原晋祠公园
罗修云:写满历史堆满故事的太原晋祠公园
罗修云:写满历史堆满故事的太原晋祠公园
喜欢古文化游的人都知道我国有两个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历史遗迹、历史故事最多的省份——陕西和山西 。 不过 , 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山西的“古宝”在地下 , 山西的“古宝”在地上 , 此即所谓流传在文化旅人口中的“地下看陕西 , 地上看山西” 。 山西省会太原近郊的晋祠公园 , 人称是一个写满历史和堆满故事的公园 。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 , 是后人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宇 , 即晋国的宗祠 。 作为靠近城区的优秀人文景观 , 素有“不到晋祠 , 枉到太原”的说法 。 游晋祠 , 观三绝 , 看三宝 , 赏三匾 , 实乃游人一大乐事 。 2020年5月下旬 , 本博主借去太原出差之机 , 游览了晋祠公园 , 果然让人有穿越时光隧道 , 回到古风古韵时代的感觉 。晋祠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 。 2500年 , 这是个什么概念?按100年5代计算就是125代!不用说 , 晋祠公园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公园之一 。 晋祠公园是一个开放性免费公园 , 环境幽静 , 古木葱郁 , 绿草茵茵 , 流水潺潺 , 亭台水榭 , 小桥流水 , 花海长廊遍布 , 诗情与画意交融 。 步行约10分钟 , 穿过公园便可到达晋祠的主体区域 。 景区内的晋祠“三宝”、“三绝”和三匾 , 是每一位来晋祠游览的人都不可错过的独特景观 。 青山绿水下面 , 满园春色 , 有牡丹园 , 有荷花池 , 也有近十座造型不同的楼宇 。 晋祠里每一件文物、每一个景点、每一座楼宇都在向世人讲述着历史 。 有道是:晋祠一步一个景致、一步一段历史、一步一则故事 。晋祠三绝为宋代彩塑、难老泉和周柏唐槐 。晋祠内的圣母殿供奉着43尊各具特点的彩塑 , 其身材、形象 , 表情各不相同 。 以表情为例 , 有娇羞妩媚的 , 有严肃凝重的 , 有活泼可爱的 , 有嫣然莞尔的 , 神态各异 , 栩栩如生 。 从其手中握着的各不相同的器物能大概推断出各自在当时的职务地位:有专门研磨的小书童 , 有负责做饭的妈妈 , 有打扫庭院的丫鬟 , 有管账本的账房先生 , 也有弹琴说唱的乐师......其中主像是圣母邑姜 , 游人一眼就能看出圣母拥有至高的地位:一身凤冠蟒袍 , 端坐在凤头椅子上 , 严肃的表情 , 显示出她的高贵与尊严 。被誉为三晋人民生命源泉的难老泉 , 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 , 不知始于何时 , 《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 , 晋水出焉”的记载 。 泉水清澈见底 , 长流不息 , 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 , 命名为“难老泉” 。顾名思义 , 周柏唐槐与“柏”和“槐”的栽种年代有关:周柏栽种于1500年前的北周;唐槐栽种于唐代 。 二者都是晋祠千年古木的代表 。 眼下正值初夏 , 祠中树绿浓荫 , 蕃庑葱郁 。 有道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 包括“周柏唐槐”在内的万千古树 , 用自身的顽强生命力庇佑着她们的子民世世代代繁荣昌盛 。晋祠最精髓的“古宝”都在中轴线上 , 沿着中轴线前行 , 可以细致地品味晋祠文化——从大门进 , 自水镜台起 , 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 。晋祠三宝指的是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 。圣母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 位于晋祠中轴线末端 , 是晋祠的主殿 。 圣母殿是北宋天圣年间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 , 周武王的妻子 , 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所建 。 圣母殿造型雄奇独特 , 雕刻彩绘精细 , 是难得的建筑艺术佳作 , 被誉为晋祠三大国宝级建筑之一 。 作为圣母殿之主的邑姜同样有着传奇色彩:她仁厚贤淑 , 为人正直明理 , 先后辅政周成王、周康王两朝 。 “成康之治”与这位伟大的母亲有着重要关系 。“鱼沼飞梁”位于献殿前 , 建于宋代 。 旧时人们习惯以方形为沼 , 圆形为池 , 因为鱼沼泉是方形的 , 水中又有很多鱼儿游来游去 , 所以就叫鱼沼泉了 。 在鱼沼泉的上面架着十字形的人行桥 , 古人本有”架桥为虚 , 若飞也“ , ”飞梁石蹬 , 陵跨水道“的说法 , 所以就有了鱼沼飞梁 。 这种建筑构思被现代人学以致用 , 如今我们见惯不惊的各种各样的立交桥 , 和鱼沼飞梁的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献殿”是供奉祭祀品的场所 , 四面的墙壁是栅栏状的 , 通风凉爽 。 献殿造型独特 , 屋顶平缓 , 单檐九脊式 , 梁架简洁 , 斗拱疏朗 , 前后檐明间敞门 , 灵巧而豪放 。 整个大殿没有过多的装饰 , 没有围墙 , 尤为高超的是整个殿内的梁柱上没有用一颗铁钉 。 献殿同样是我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晋祠三匾指的是水镜台之匾、对越坊之匾和难老泉之匾 。水镜台是现存规模较大的明清戏台 , 其“水镜”二字 , 取于《前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的句子 , 意为忠奸是非 , 在清水明镜中昭然若揭 , 显现原形 , 故曰“水镜” 。 水镜台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 , 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 , 书体清秀 , 笔力遒劲;而清代补建的卷棚上悬正额“水镜台” , 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 , 以秀丽著称 , 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 有趣的是 , 杨二酉是杨廷翰之侄 , 伯父与侄儿 , 一武一文 , 各题名匾 , 一前一后 , 同悬于水镜台上 , 为这座戏台增色许多 。难老泉亭中匾额甚多 , 其中以明末清初傅山所题“难老”匾最为著名 , 其用笔苍劲洗炼 , 颇具神韵 , 被誉为“神奇之笔” , 列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对越坊在晋祠景区中轴线上的金人台西 。 坊的作用是旧时用来宣传封建礼教所谓“忠义节孝”的 , 俗称牌楼 。 “对越”二字出自《诗经·清庙》中“对越在天”之句 , “对”是报答 , “越”是宣扬 , 合起来就是宣扬报答之意 。 相传 , 明代书法家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顽症 , 百医无效 , 后在吕祖面前求得一签 , 签上写到:“添砖加瓦” , 高应元在祠内仔细观察 , 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一样不缺 , 惟独缺少牌坊 , 灵机一动 , 选择在金人台西造了这座牌坊 , 并亲手书写匾额 , 悬于中央 , 这就是有“雄伟之笔”美誉的晋祠三大名匾之一的“对越”二字 。晋祠中堆满了历史故事 , 最为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当属唐太宗与晋祠的故事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 , 奉祀着西周晋国的开国诸侯——姬虞 。 祠内现存各式建筑一百余座 , 楹联碑刻三百余通 , 在众多传世名作中更有一通稀世国宝碑刻 , 这就是由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 。从唐太宗的碑文中 , 明显留下了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仿迹” 。 原来 , 唐太宗一生酷爱王羲之的墨宝 , 尤其喜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可以肯定 , 唐太宗的文风深受王羲之文风的影响 , 其上述碑文留下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痕迹就不足为怪了 。 读过《兰亭集序》的人都知道 , 短短324个字的帖文 , 包含了20个“之”字 , 字字不同 , 各擅其妙 。 唐太宗的上述碑文共1203字 , 共有39个“之”字 , 12个“不”字 , 和《兰亭集序》一样 , 这些“之”字和“不”字互不雷同 。 全碑笔势俊逸 , 运笔、藏锋、行楷全是王羲之一路 , 是仅次于《兰亭序》的行书杰作 。李世民为何会在晋祠立碑呢?原来 , 贞观十九年冬天 , 太宗亲征高丽归来 , 在晋阳休整 。 他意兴阑珊 , 甚至不愿意在春节时回到长安 , 让帝国的臣民知道他们的君王打了败仗 。 此时的李世民已不再是昔日唐叔虞像前与父共同举事的太原公子;不再是秦王破阵乐里威风八面的天策将军 , 而是一个战事新败、年近半百的垂暮君王 。 于是为了大唐江山永固 , 告诉自己的后继者如何避免更大的失败 , 这位父亲以拳拳爱子之心 , 写下了代表他晚年政治思想主张的千古碑文 。唐太宗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德乃民宗 , 望为国范”的观点 , 这八个字实际上是贞观之治的精髓 。 李世民满怀感恩之情重游晋祠 , 以水比德描绘晋祠“临汾水而濯心 , 仰灵坛而肃志” 。 在唐太宗眼里 , 晋祠比蓬莱的海上仙境和昆仑山上的阆苑仙葩还要美 。 晋祠供奉的唐叔虞的神灵 , 保佑唐朝“一戎大定 , 六合为家” , 这是彰于天命 , 实赖神的保佑 ,所以要“无言不酬 , 无德必报” , 所以要感恩——感恩晋水神祇 , 感恩叔虞的神恩 。 唐太宗在碑铭中明确指出唐朝国号的来历是承袭唐尧;唐朝遵循着周朝晋国“经仁纬义”的国政 , 也就是唐叔虞以仁义治国 , 恪守正大光明之道 , 行为要合乎道德规范 , 进而提出以德治国 , 以民为本 。 也就是以道德为崇高理想 , 其核心是诚信 , 一个国家须讲诚信 , 包括政治诚信 , 表现为制度诚信、法律诚信 , 让权力受到制约;以民为本 , 就是放水养鱼 , 养富于民;惟贤是举 , 德才兼备 , 也就是说选才用人首先看德 。唐碑“目睹”了晋阳的荣辱兴衰 , 人世沧桑 , 如今在对面同乐亭前有一副对联同样意味深长:“同声相应 , 同气相求 , 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 , 乐不可极 , 乐事还同万众心” , 联中之意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走出晋祠 , 又回到了现实世界 , 环观四周 , 色彩缤纷 , 绚丽多姿 , 蜂环蝶绕 , 顽童嬉戏 , 老者安闲 , 漫步其间 , 仿佛走进一幅美丽和谐的充满现代气息的画卷中 。湖南博主罗修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