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真的更容易吗

是的,更容易,但不是因为某些人吹的什么“北京卷简单”“人大附中的学生转学来衡水月考当场崩溃(这条拿肚脐眼想都知道是假的)”。
看试卷难度没有意义,众所周知高考比拼的是你在全省的位次,卷面难度降低反而不是什么好事。典型例子可以参考全国三卷(难度低于全国一卷)的四川省700分遍地走的人间惨剧,题目难度降低导致高分段扎堆出现,对考生来说并不利。
北京高考更容易主要体现在名校向北京倾斜了更多的名额,导致北京的985率、一本率及本科率都凌驾于各普通省份。
众所周知,大学会给本地更多的名额,例如浙江大学给浙江省3000个名额(总名额6000),南京大学给江苏省1600个名额(总名额3300),吉林大学给吉林省2400个名额(总名额10000),上海大学给上海市1600个名额(总名额4800),郑州大学给河南省8700个名额(总名额13300),河北工业大学给河北省4180个名额、天津市400个名额(总名额5880)等。
可以注意到,这种本地倾斜是不分部属、省属的。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都是部属院校,照样大规模倾斜本地。也可以注意到,本地倾斜是根据它的归属地,而不是实际的地理位置。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但是倾斜的仍然是河北省。西藏民族大学在陕西咸阳,倾斜的仍然是西藏自治区。
北京市有93所大学(其中8所985,23所211),这些大学都会向北京市倾斜大量名额。而北京考生只有6万,所以北京考生能拿到的大学名额相当宽裕。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顶级学府名字就叫“北京大学(10001)”,北京大学名额的价值肯定比普通985或者普通211名额的价值高出若干倍。而且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也在北京。
全国大学最多的省份是江苏省,有167所,江苏考生却有足足33万,人均本地大学名额肯定比北京要少。江苏已经算是高等教育资源相当宽裕的省份了,尚且如此。像河南100万人分141所大学,广东82万人分154所大学,更是捉襟见肘。
北京能够集聚大量大学的原因,主要是首都的政策优势。如果上海是首都,大学就会集中在上海;如果驻马店是首都,大学就会集中在驻马店(当然驻马店如果是首都肯定会直辖,和河南没关系嗷)
另外一个因素是人口。一般来说,人口越多的省份,上线率越低,因为名额分配不是完全按照人口来的。河南考生总数大约是吉林的5倍,但是河南拿到的外地大学名额(指既不在河南也不在吉林的大学)可没有吉林的5倍,能有2倍就已经不错了。这时候省份人口越少,优势会越明显。
在外地名额并不完全成正比增长的时候,谁能拿到更多的本地名额,谁的优势就更大。
北京高考真的更容易吗
■网友的回复
不装逼,我刚才在开小号。然后看了一遍这个问题。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北京教育资源实在太好了。外地人和本地人撕的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好多北京用户一直在说一句话:也就勉强上一本线。
也就是说,你们在这里讨论高考难不难。北京人说的是一本线以上的竞争。外地人是在把三本二本一本全算进去的竞争。
北京高考难不难?不好说,因为北京人眼里二三本就不算大学了,外地人还当个宝。
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吧。这种问题除了让人上火,毛用没有
■网友的回复
哈哈,挺有意思的一个话题。
作为20多年前从山东高考,到北京工作并安家落户的考一代,也只能从这类帖子找点成功的错觉了。
举个例子吧。
上大学的时候,中国的铁路还是非常慢的,一开学挤火车的情景,真像极了现在各地学生对北京考生的羡慕。
【北京高考真的更容易吗】 火车下面拼命的挤,有挤上了的,还有没挤上的。那些挤上了火车的人,真他妈欠揍啊。
可在火车上的人,真他妈挤,动不了,脚都不着地好吗?旁边要是个姑娘,会硬的好吗。
以前本人高考的时候,全国一张卷,北京的分数真不高,听说差100分,没有考证真假。当时我也是信的,心里想法有多少,与现在各位外地考生应该是一样的。想起吴京电影里的一句话,那是以前啊,历史在发展啊,中国的城市化,了解不?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北京的高考变得困难应该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约在2005年以后,也就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结婚生子,他们的孩子开始走上考场。那么多同事都是博士硕士,他们的孩子也很少比例考上北大清华的。而且从全国范围来看,寒门再难出贵子,估计也是从那几年开始越来越明显的。
第二个阶段,或许还没有开始,也就这几年吧。即我国从1995年开始的不包分配、自主择业,有无数的毕业生留在了北京发展,特别是随着全国城市化的大发展,北京更是硕士博士引进无数,这些人,都是当初感觉北京高考简单,要给孩子一个更好未来的人群,北京吸引人才的手段最关键的就是北京户口了吧。现在,他们的孩子开始陆续参加高考了,我似乎有了当初挤上火车的感觉,虽然被人羡慕着,但那竞争的压力也只有车上的人才亲身体验到了。
现在此乎上争论最激烈的,也就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占了太多资源,对其他地方不公平。我原来的想法是,咱也想办法多分点蛋糕就是了。现在来看,有这想法的人更多,虽然北京考生数量少,大家都感觉别人家的孩子也没什么,自己家的孩子才最牛逼,是要考985,冲清北的好吗?但哪家孩子不牛逼呢?哪个父母不把自己考一代的种种绝技交给孩子呢?所以,当看到孩子小学班级里每门考试平均分98分左右的时候,绝望了,能不能把题出难点呢?最后评校级三好、区三好的时候,只能凭体育成绩来划分出优良,也是醉了。
现在大部分北京考生的父母,当初可都是外地进京奔着分蛋糕来的。但哪有那么多蛋糕?所以,羡慕也好,嫉妒也好,恨也好,这是每个地方都面临的问题。当你认为北京占太多资源的时候,北京内部也认为资源资源太少,蛋糕太小。
我没有感觉孩子在北京的竞争会比当初自己高考时轻松,对手不是一个层次。我没有感觉孩子在北京高考能占到便宜,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比自己强,要是考的还不如当初父母考的学校好,估计任何一个家长都不会太开心吧?但大部分北京考生考的学校可能还真比不上父母原来上的学校。这他妈就奇怪了,外地考生感觉不满意,北京考生父母也不开心。到底什么原因呢?
或许,做大蛋糕,提供更多的优质高等教育才是正途。南方科技大学,做了一次勇敢的尝试;西湖大学,开了一个好头。或许,我们期待更多朱清时、施一公这样的实干家。当学生的选择更多的时候,当优质资源更多的时候,抱怨、焦虑、怨恨会少一些吧。
给更多的外地考生,可以抱怨,但要想着解决问题。可以妒嫉,但更多关注做大蛋糕。如果真要羡慕,奋斗吧,给你的孩子一个机会。
也给一些北京的考生,听取抱怨,也要想着解决问题。不要菲薄心虚,父母通过努力给你的馈赠,也不丢人。珍惜别人的羡慕,用好给予的资源,努力学习,报效国家。国家强大了,才能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希望能有一点大格局,希望能继承传统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为了全天下的学子,不再这样报怨,不再有这么多戾气,贡献一点力量。
■网友的回复
北京的学生要考高分当然也不容易,但大家所说的“北京高考容易”是指在大家付出同等努力的情况下,北京的学生可以考到更好的大学中去。
就拿清北来说:
北京高考真的更容易吗
北京考生只要考到差不多前1%就能进清北,而河南的考生却要考进前0.05%才能进清北。
说得再直接一点,按照河南的人口比例来算,北京市一年的清北名额超不过30个人。
这还不叫政策优势?
■网友的回复
我北师大实验中学的毕业生
其实高三也没那么放松老师作业留的很多,高三上学期整个年级的学生就没怎么在12点前睡过觉,对我来说通宵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强烈建议不要通宵,睡眠还是挺重要的)
我们学校的师资等资源很好,我们学校最强的地方就是高考复习教材都是学校自编的,有各种体型要点以语文为例,第一轮复习,古诗一大厚本,文言文一大厚本,阅读一本,综合性阅读一本,名著阅读一本等等等等,那些都是老师从历次模拟中挑出来的,还有各种篇子,第二轮再来一遍,我说可能只是梗概,整个复习计划真的特别缜密,我们学校的老师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有态度那都没得说,而且老师全天侯给学生答疑,有什么无论知识上的还是学习方法上的还是心里层面老师都会回答,整个年级倒数几十人老师会给加课,年级前几十名也会有加课,说实话我们学校的训练方法比那种只会刷题的高效的多
每天都有那种两三个小时的考试,然后晚上有晚自习在外面有课外班或者有其他事情不上的单独请假
我们“地下”的补习班都是找四中实验八中二中等的老师偷着上,天天跟教委躲猫猫,毕竟隔壁就是西城区教育局
补习班大概一1200-1500一次,至少我们学校很多人上,其中不乏学习好的,有的人恨不得一周上6门(上六门是个例,毕竟学校老师是按照没有课外班布置作业的,上六门一般人吃不消)
对于北京高考以及全国高考,本来有很多话想说,但是,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复杂。再者,1,自己自认为还算聪明,也还算努力(高考有段时间挺崩溃的,自己想学好,家长也想让我学好,但是成绩有落差,又觉得家长监督学习的方式不对(我至今仍然这么觉得)于是乎就有激烈的冲突,三天两头的掉眼泪)2,但同时又属于教育资源的享受者,又还是高考政策被偏袒的一方,心情也十分复杂。本向打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
■网友的回复
是的,更容易。
2009年底,坐标河北。
高三的时候我们班曾短暂的转来一个北京的姑娘。
为啥是短暂呢,且听我说。
这个姑娘河北户口北京长大的。
据说在北京某所以素质教育出名的重点高中成绩不错。那所高中出的清北学生和衡中差不多多。
在那所学校成绩不错,应该是很厉害的吧。
姑娘来了两周就赶上一模。
一模完的大周末返校出成绩。发了答题纸,我看那个姑娘明显脸色就不对劲了,她坐我后面,离得近。
第二天晚自习开班会,班主任贴出了成绩单,说到我们这次模拟的二本线是525分,一本线570分。听到这里姑娘开始抹眼泪,下了晚自习,姑娘跑到楼道里,放声大哭,把我们都吓坏了。
姑娘考了430多分,离模拟的二本线差了100多分。崩溃了。
后来了解到
姑娘之前在北京读的那所高中,一本率超90%。姑娘平时考试可以考到200多名。往年他们的学校参加高考的前150名基本上是各名校的提前批自主招生以及清北复交,200多名,不挑专业可以考一个top985,挑挑专业中游下游的985还是稳当的。
之前很优秀,她也做了心理准备,因为知道河北比北京难很多,她和她的家人想象的是,在北京那么优秀,就算回河北,保个一本没问题吧。结果回到河北直接被打回原形。430分,有一部分原因可以归咎到不适应状态不好上,但是这种落差,一个十七八的姑娘受不了也是能理解的。
后来这个姑娘又跟了一个月,跟到期末,退学走了。12年的时候我加到了她的人人,得知她在退学后开始准备留学,托福和SAT考的都不错,考上了藤校的本科。
另外,我们班还有北京和天津户口的借读生,一个北京的,俩天津的,平时跟着学,但不认真学,其实人家也没必要认真学,所以一般情况下稳居我们班倒数前10名,偶尔进一次倒数前5。就说那个北京的吧,考的沿海某211。没错,北京户口,在河北县中学考倒数,回北京考个末流211是稳得。
作为成绩稳居全班前20%,吊打以上4位的我呢,2010年第一次高考,超2本线1分,原地复读。第二年超1本线10分,就这样了。
~~~
关于北京的题,我们高三开学没多久的时候我们学校还特意拿北京的题打击我们。
没错,是打击我们。
2009年,闹甲流。本该3周一放的我们一直没大周末。所以那个月搞了两次月考,第一次是正常的三周一次的月考,用的北京的模拟题,大家成绩都很高,我记得我考了590多分,我特高兴,班里的尖子不乏650、660的。其实大家都知道北京的题简单,但是不知道究竟有多简单。基本上潜意识的给自己减个六、七十分,一看,520、530,嗯,这成绩要是能保持住二本就稳了啊,要是再拼个命,一本稳了啊,没错我们基本上都是这么想的。
两周后又一次,考题是各省模拟题攒的一张卷子,据说是比真是高考难度简单点。我考了470多分。我记得发答题纸那天,明明是课间,我们那层楼连说话的声音都没有。大家看到自己惨烈的答题纸,心情都很崩溃吧。明明上一次月考大家分数都那么高。后来互相对了下成绩,发现大家的成绩都十分惨烈,气氛才有所缓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