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鹏小狗8个星期学会开车:“人不如狗”,为何会成为一句“群嘲”?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小狗8个星期学会开车:“人不如狗” , 为何会成为一句“群嘲”?
姬鹏小狗8个星期学会开车:“人不如狗”,为何会成为一句“群嘲”?
本文插图
8个星期学会驾车的小狗

近日 , 社交媒体上 , 热传一段“小狗8个星期学会开车”的视频 。 据悉 , 新西兰三条小狗仅花 8 周时间 , 就掌握基本的驾驶技能 , 可以驾驶改装过的汽车 。 它们都是被救回来的流浪狗 , 如今其中的 “Porter” 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只会开车的狗 。
坦白讲 , 对于这种“超越现实”的实验 , 在国外是比较常见的 。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 “实验本身”更多是基于“探索和挑战” , 并不会过多的去指导实践 。 只是 , 对于舆论的认知来讲 , 却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人不如狗” 。 当然 , “人不如狗”的指向 , 最早基于“人性和狗性”的对比 , 而非是因为狗会开车得出的结论 。
当然 , 之所以“小狗8个星期学会开车”触发广泛热议 , 更多基于“驾考奇葩”的存在 。 因为 , 在具体的驾考过程中 , 确实存在一些人 , “屡考屡败” 。 所以 , 当社交媒体上传出“小狗8个星期学会开车”的事情 , 自然就会引发“群嘲” 。 因为 , 谁都清楚 , 以当前的驾考难度 , 能两个月拿下驾照的人 , 都可以称得上“天才” 。
不过 , 当我们仔细追问“小狗8个星期学会开车”的事情 , 却发现 , “此开车非彼开车” 。 于此 , 回到“小狗8个星期学会开车”的事情上 , 可能更多是基于“亚文化”的释放 。 因为 , 就“驾驶”来讲 , 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必备技能 。 所以 , 有关“驾考”的无奈 , 就显得“悲鸣十足” 。
事实上 , 要是以“小狗8个星期学会开车”中的尺度来定性是否会开车 , 可能绝大多数未通过驾考的人 , 也能称得上会开车 。 所以 , 从根本上讲 , 舆论上所传达的“人不如狗” , 更多是基于一种幽默情绪在释放 。 与此同时 , 也在表达人们对于“驾考项目”的无可奈何 。
因为 , “驾考过的人”都清楚 , 驾考只是为提升交通规则意识 , 而所谓的“会开车” , “开得好”更多是基于实践性的考量 。 甚至 , 对于老司机的定性 , 也都是基于里程多寡来判定的 。 所以 , 回到“小狗8个星期学会开车”的事情上 , 从舆论的围观介入方式上而言 , 其实就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方式 , 至于“超越现实”的意义 , 可能只有驯化小狗的“实验者”会在意 。
要知道 , 驯化动物从事人类的行为 , 最受伤的可能依然是人类 。 因为 , 人类既希望动物可以被驯化 。 与此同时 , 又会觉得动物超越人类 , 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接受 。 当然 , 这个过程中 , 即便存在“鄙视链” , 其实还是人对人的鄙视 , 而非动物对人类的看低 。
就以“小狗8个星期学会开车”的梗来讲 , 社交媒体“围观”只是表象 , 更多的情绪是要走向鄙视链的 。 这其中 , 有自嘲的 , 也有群嘲的 。 总之 , 回到根本问题上 , “驾考又一轮 , 奇葩又一茬” 。 因为 , 对于不少人来讲 , 驾考的过程中 , 窘事确实很多 。
所以 , 当“小狗8个星期学会开车”的视频一出 , 自然就能唤起窘迫的记忆 。 同时 , 也让“驾考奇葩”成为社交关系中的“消费物料” 。 不得不说 , 以年轻人为核心的社交关系中 , “鄙视链” , “落差感” , “亚文化”是基本的要素 。 至于 , “狗言狗语” , 其实 , 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聆听 。
当然 , “人不如狗” , 其实是人对人的失望 , 而非人对狗有多么相信 。 事实上 , “狗”对于人类来讲 , 始终是物化的概念 , 也就是工具化的作用一直没有改变过 。 从实体的狗出发 , 就是宠物的概念 , 相对中性一些 。 从名词的狗出发 , “人不如狗” , “人模狗样” , “狗奴才” , “狗畜生” 。 释义上 , 都相对贬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