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复课要"摸底考试"?( 二 )

返校复课要"摸底考试"?
此前 , 教育部就专门针对全国中小学校给出心理健康教育10条知道建议 。可见 , 返校复课的首要任务是师生的心理健康 , 而非“摸底考试” 。 此举 , 科学、正确、必要而且关键 。返校复课要"摸底考试"?
后疫情时代 , 学生心理调节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所未有的疫情 , 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 。 就孩子而言 , 由此产生的任何心理变化和不良行为都需要被正视、接纳、理解和应对 。如大家所见 , 疫情期间很多家庭矛盾激化 , 亲子关系走向破裂;之后“停课不停学”阶段 , 不少孩子面对网课一筹莫展 , 茫然无措;随着疫情好转 , 返校复课、中高考逼近 , 又有很多学生对开学后的学习感到不安和焦虑 , 甚至近期还出现了多起学生跳楼事件 。 对此 , 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实践与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苏细清博士表示 , “后疫情时代 , 所有人都需要进行心理调整 , 成人需要 , 未成年的孩子更需要 , 转化好了 , 升格前行 , 转化不好 , 就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 ”返校复课要"摸底考试"?
苏博士指出:“后疫情期的复课 , 要特别警惕汹涌而来的未成年人心理问题 。 未成年孩子内心环境建设非常依赖外界环境的调整 , 如果学校、老师和家长意识不到要调整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方式 , 不尊重未成年学生因数月宅家生活而导致行为习惯、内心环境的变化 , 无法独立面对僵化的环境和要求 , 不能适应学校生活的现实 , 而就此一味指责、训斥 , 就会激化矛盾 , 引发学生作出冲动式的自杀行为 , 令每个人都追悔莫及 。 ”她还强调 , 预防学生自杀 , 其实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议题 。 学生的心理建设必须长期由学生个人、家长、老师、专业心理咨询师、学校社工、临床心理学家以及教育政策联动起来 , 全链赋能 , 才能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生的心理健康 。开学不“摸底” , 那该做什么?百年难遇的疫情肆虐 , 给全球带来了灾难 , 但对教育来说 , 也是一份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 , 可以被好好挖掘和利用 。李镇西建议 , 可以让学生做小演讲 , 讲讲自己在疫情期间的种种“第一次”:第一次感动是为什么?第一次流泪是为什么?第一次自豪是为什么?第一次震惊是为什么?第一次愤怒是为什么?…… 还可以搞一些讨论甚至辩论:关于中国的抗疫与国外抗疫的比较 , 对抗疫人物的评价 , 对祖国、责任、公民、自然等话题的思辨 , 以及疫情对“我”的改变…… 还可以举办一些展示:“我”的长假生活、“我”的宅家成果、“我”的抗疫日记……等等 。最后 , 不妨让我们试想 , 学习的“底”是不是非要通过“摸底考试”的分数才能体现?李镇西老师的开学建议 , 是否能替代分数达到“摸底考试”想要的结果或目的?是否更符合当下学生的开学需求?毕业年级的“摸底考试”和非毕业年级的“摸底考试”其必要性是否也可以就此来区别?学校教育中 , 很多大家熟视无睹、习焉不察的情形 , 是否可以在这个特殊的新学年里着手尝试改变?……这一系列问题无不值得我们细细琢磨、反复思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