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历史文化研究论梅尧臣的韩诗接受研究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论梅尧臣的韩诗接受研究
作者:史红伟
第640期
摘要:宋代扬弃、融合和创新的文化背景下 , 宋人接受的不会只是一个人 , 梅尧臣自已诗歌是变化发展的 , 学韩是其中的一部分 , 但在形成梅尧臣古淡老硬风格中是重要一环 。
关键词:梅尧臣;韩愈;欧阳修;接受
韩愈是中唐儒学复兴的代表 , 无论是韩文和韩诗都自成一家 , 引领了中唐文化的转型 , 对处在文化转型期间的宋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杨国安的《宋代韩学研究》第七章“宋代对韩诗的接受和研究”高屋建瓴地把宋代的韩诗接受做了整体的论述 , 特别是对欧阳修对韩愈的师法及意义做了详尽地论述 , 对梅尧臣也有提及 , 本文拟就此问题接着说下去 。
一、宋代对唐诗的接受:扬弃、融合和创新
宋代诗歌的历史是以学习唐诗开始的 , 宋初“三体”诗基本上能够代表北宋初基本的创作倾向 。 “三体”的说法最早为方回所说:“宋末方回:“宋铲五代旧习 , 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 ”(《送罗寿可诗序》)这是理论总结的需要 , 但使得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 。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 , 王黄州学白乐天 , 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 , 盛文肃学韦苏州 , 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 , 梅圣俞学唐人平澹处 , 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 。 唐人之风变矣 。 ”
唐诗的高峰横亘于前 , 宋初诗人学习对象各有不同 。 王禹偁先学白居易 , 后期学杜子美 , “本与乐天为后进 , 敢效子美是前身 。 ”(《前赋春居杂兴诗二首 , 间半岁不复省视 , 因长男嘉祐读杜工部集 , 见语意颇有类者 , 咨于予 , 且意予窃之也 。 予喜而作诗 , 聊以自贺》)他儿子怀疑父亲窃杜甫诗句 。 王禹偁《春居杂兴》其一“两株桃杏映篱斜 , 妆点商山副使家 。 何事春风容不得 , 和莺吹折数枝花” 。 《蔡宽夫诗话》云:诗人作此诗后 , 其子嘉祐曾提出第一首后半与杜甫诗“恰似春风相欺得 , 夜来吹折数枝花”相似 , 建议改写 。 诗人听后欣然说道:“我所作诗句的精诣 , 竟然能够暗合杜子美么!”对和杜诗诗风的“暗合” , 其实就是由学白居易转向学杜甫 , 他是抱以欣慰的态度的 。 王禹偁在遣词命意上与杜诗的确有点类似 , 但师其辞而不师其意 , 创造出全新的境界 。 他另外一首诗歌《赠朱严》:
未得科名鬓已衰 , 年年憔悴在京师 。
妻装秋卷停灯坐 , 儿趁朝餐乞米炊 。
尚对交朋赊酒饮 , 遍看卿相借驴骑 。
谁怜所好还同我 , 韩柳文章李杜诗 。
在欧阳修和梅尧臣诗歌中 , 师法韩柳文、李杜诗 , 成了时代共同的趋势吗?另 , 学杜改变着他的诗风 , 清人贺裳评其诗云:“王禹偁秀韵天成......虽学白乐天 , 得其清而不得其俗”(贺裳《载酒园诗话》) , 正是对杜甫的学习改变了学白体容易导致的浅俗 。 王禹偁也学吏部 , 他在《答张扶书》中说“近世为古文之主者,韩吏部而已 。 吾观吏部之文, 未始句之难道也, 未始义之难晓 也 。 其间称樊宗师之文必出于已 , 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故吏部曰, 吾不师今, 不师古, 不师难, 不师易 , 不师多 , 不师少 , 惟师是尔 。 ”
本文插图
《四库简明目录》上说王禹偁:“始全变五季雕绘之习 , 然亦不为柳开之奇僻 。 ”叶适说他的诗文“简雅古淡 , 由上三朝未有及者 , 而不甚为学者所称 , 盖无师友议论之故也” 。 (《习学记言序目》)
这足可证明我们在宋初“三体”诗时 , 所谓学白居易、李商隐和林逋九僧只是大致的结论 , 仍要具体问题 , 具体分析 。 在宋代大家身缘其中 , 看得不透彻 , 到清代经过历史的沉淀 , 认识就通脱了许多 , 清代陈衍:“余言今人强分唐诗 , 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 , 力破余地耳 。 庐陵、宛陵、东坡、临川、山谷、后山、放翁、诚斋 , 岑、高、李、杜、韩、孟、刘、白之变化也 , 简斋、止斋、沧浪、四灵 , 王孟韦柳贾岛姚合之变化也 。 ”(《石遗室诗话》卷一)宋诗自唐诗来 , 学唐而不滞于唐 , 那么 , 宋人于“三体”诗学了哪些呢?以往我们更多从负面的方面论“三体”诗 , 换成正面的视角 , 能不能有所发现呢?
推荐阅读
- 旅游|重庆一个“山水古镇”,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已有1300年历史
- 铁剑帮帮主|未来人类会把我们当朋友吗?历史发展很快,弹指一挥间,人就长大了,再弹指一挥间,人就老了。如果历史得以真实记录今天的生活,那么未
- 贺贺-贺小唏|广东最值得去的古战场,见证了宋元王朝兴亡,历史爱好者不能错过
- 格子说历史|为什么说“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广”?你知道吗?
- 扬美古镇|广西一座起于宋代的古镇, 低调的扬美古镇,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 幸福花园儿|物华天宝马蹄寺,山寺相融的它,承载着久远的历史文化和美丽传说
- 苏丹卿|8000年历史看甘肃!甘肃这座城市很多人不熟悉,去过的人都惊叹
- 历史大百家|中国茶道:修心至“和”才是中国茶文化追求的精髓
- 历史趣谈人|孤傲高冷的三类生肖,报复心强,让人无法靠近
- 历史趣谈人|最缺乏情谊的3大生肖,可谓油盐不进,生活中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