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小米Q1广告业务逆势增长,背后有什么样的底层逻辑?( 二 )


所有这些设备都在源源不断的产生数据 , 最终为小米构建出一个庞大的数据生态 。 但如果说这些数据只有庞大的体量 , 依旧很难说其已经成为小米在大数据领域的优势 。
事实上 , 真正构建起优势的则是更为丰富场景下的数据 , 除了消费场景下的数据收集 , 其“1+4+X”的生态补全了客厅娱乐场景以及未来IoT可以进一步发展出的整个全场景 。
有些小米的忠实用户通过一个ID实现数百种智能硬件设备的控制与联动 , 即可轻松体验全面的场景互联 。 基于此 , 小米的商业化平台能够从手机、AI、IoT、OTT产生的无限细分场景中洞悉用户行为 , 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前提下 , 通过小米数据中台进行信息的整合与分发 , 实现精准营销 。
基于这种多维度立体的数据信息 , 小米逐渐尝试将DMP进一步发展至DMP+ , 除了过去常规的用户画像、人群管理、人群扩展和画像洞察等一系列DMP固有的功能外 , 更提供基于AI算法能力的商业意图标签 。
所谓的商业意图(行业)标签 , 不再是依照单一的人群划分 , 相反在寻找目标用户的基础上 , 进一步了解到广告主投放广告的终极诉求 , 是追求更高的转化、留存还是要和竞品争夺市场份额 。
AI和机器学习中台 , 则能更好的理解广告主商业意图的不同 , 进而来最终圈选商业意图 , 随之为其配备更符合用户所需的品牌 。
3、洞察和找到目标用户后 , 三板斧“落地页工具精细化、广告样式互动化 , 和应用内容直达”
拥有庞大数据 , 则意味着进行营销的底层洞察可以更好实现 。 有了洞察 , 那么通过“投放”进行广告主和用户的连接 , 则会变得更人性化——把广告变成供需的有效匹配 , 则是一种“好的”连接 。 这背后怎么做的?首先 , 从广告主端 , 有oCPX投放优化机制 , DPA+智能创意 , 这其实是小米广告产品的重心 。
先来看oCPX智能投放 , 总结来看“把广告推送给更容易转化的用户 , 而不仅仅是更容易点击的用户 。 ”相比 , 过去一般到曝光或是下载这类比较浅层次动作的竞价模型 , oCPX则主要更偏向于转化漏斗的更深层——以付费、下单 , 甚至是授权、加购等近10个更深层的行为作为终点的一个深度转化模型 , 而其实 , 从用户层面 , “更容易转化”也意味着真正推了他需要的东西 。
oCPX机制 , 意味着广告主在最初的投放阶段保证自己在选量效率的前提下 , 尽可能的做到其ROI可控 , 同时小米还进一步的为这套模型给出了“策略+赔付”的双重保证 , 这一点是其他很多平台并没有推出的 。
在转化层面的计算困难被解决后 , 广告创意层面的诉求自然是不容忽视的 。 层出不穷的素材 , 自然需要强大的工具来支持 , 尤其是对小米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生态的平台 , 精准的投放必然重要 , 但往往创意就成了撬动转化的最后一个支点 。
而小米针对创意质量的优化 , 在智能创意环节上 , 小米给出了“DPA+程序化”两大工具 。
一方面通过DPA(动态创意广告) , 基于用户标签给用户推送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广告 , 尤其是在商品即广告的电商类内容中 , DPA则能直接基于用户既往行为 , 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商品页详情 , 就能大大减少广告工作量的同时 , 进一步拉升广告投放效率 。
除了一次性投放多个物料以便为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的基础功能上 , 还会通过智mi算法 , 进一步锁定用户需求 , 在面对不同行业的不同客群时 , 尽可能为其匹配最优质的广告内容 , 并且在此基础上持续优化 。
此外 , 升级智能创意工具 , 如个性化标题、创意灵感库、程序化创意 , 提升素材的制作效率 , 协同系统智能创意产出优质素材 , 最终助力CTR提升 。
在整个营销链条上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 , 用户可见的只有最终的形式 。 而在最终触达这一环上 , 小米则针对性的在3个方向上提出相应策略 , 以迎接最后营销链条上的用户考验:落地页工具精细化、广告样式互动化和应用直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