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遭遇“卡脖子”的EDA行业:“小鱼”渐被巨头吞食 国产厂商奋起直追

[华大]遭遇“卡脖子”的EDA行业:“小鱼”渐被巨头吞食 国产厂商奋起直追
文章图片

《科创板日报》(上海 , 采访人员 吴凡) , 近日 , 美国对华为的封杀升级 , 美国商务部5月15日表示 , 正在更改一项出口规则 , 对华为的芯片供应商进行"战略锁定" , 只要这些供应商的直接产品用到美国某些软件或技术 。
其中 , EDA软件被认为是美国遏制华为的重要一环 , 该软件工具涵盖了芯片IC设计、布线、验证和仿真等方面 , 而全球EDA软件的产业格局分别被Synopsys、Cadence和西门子旗下的MentorGraphics所垄断 , 并且三家巨头在中国市场扎根多年 , 市场集中度高 。 因此一旦EDA受制于人 , 对于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的影响是巨大的 。
国内EDA产业发展的萌芽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 , 尽管此后EDA产业进展历经波折 , 但现阶段也涌现出一批如华大九天、芯愿景、芯禾科技等各具特点的国产EDA厂商 , 其中芯愿景更是在5月19日向科创板发起冲击 。 不过也需要看到的是 , 与上述三巨头相比 , 国内EDA产业仍存在较大的短板 。
离不开的EDA
EDA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中产值相对较小 , 以2018年为例 , 相较于近五千亿美金的芯片产业 , 全球EDA行业市场规模仅为97.04亿美元 , 较2017年同比增长4.49% 。
但EDA同时又被称作是"芯片之母" , 离开了它 , 芯片设计公司将"寸步难行" 。
《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 , 设计者在EDA软件平台上 , 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HDL完成设计文件 , 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 , 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 。
简单来说 , 对于百万门级的数字 IC 产品 , 绝大多数分析工作可由软件工具自动完成;对于超大规模数字电路 , 相关布线优化、关键基础结构智能识别及处理等功能 , 可显著提升版图设计效率 。
目前全球EDA市场已经被三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霸占:Cadence、Synopsys和Mentor Graphics , 三大EDA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 。 东兴证券发布的研报中称 , Synopsys是全球最大的EDA企业 , 2018年全球市场份额达到32.1%、Cadence紧随其后 , 2018年市场占有率达到22% , Mentor Graphics在被收购之前也保持10%的市场份额 。
【[华大]遭遇“卡脖子”的EDA行业:“小鱼”渐被巨头吞食 国产厂商奋起直追】上述研报将三巨头的成功因素归结为三个要素:持续并购重组、高研发投入和政府支持 。
其中在并购方面 , 将历史的时间线拉长 , 按照美国《半导体工程》杂志曾列举出的清单 , 美国EDA软件一共有900多家小公司 , 而这些小公司 , 多数的结局是被"鲨鱼"吞并 。
根据南山工业书院的统计 , 在美国EDA公司的并购史中 , 仅仅由TOP3的三家巨头直接参与的并购就达到了惊人的200次 , 每家企业的并购数量平均达到70次 。
EDA行业本身门槛就较高 , 伴随着行业的"大鱼吃小鱼" , 及自身每年高额的研发投入 , 上述三家巨头的护城河亦在不断的加深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前述三家公司基本都能提供全套芯片设计解决方案 , 其中Synopsys是EDA历史上第一家可以提供顶级前后端完整IC设计方案的领先EDA工具供应商 。
失落的15年
反观国内EDA产业 , 据自媒体"知识自动化"发布的一篇文章中称 , 1978年秋 , 在桂林阳朔举办的"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学术会议 , 被誉为"EDA事业的开端" , 有67个单位 , 1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
不过 , 彼时 , EDA的进展更多的停留在学术讨论中 。
上世纪80年代 , "巴黎统筹委员会"对中国实施禁运管制 , 国内无法买到国外EDA工具 , 于是国内开始自主研发EDA工具 , 1993年 , 国产首套EDA熊猫系统问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