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松阳打造“国际中医药康养胜地”

采访人员 诸芸
今天 , 小满节气 。 小满小满 , 江满河满 。 气温升高 , 雨水增多 。
每年湿热夏季来临之时 , 松阳人都会煮一锅歇力茶猪脚汤 , 喷香的猪蹄在歇力茶烘托下散出香味 , 再加几个柴鸡蛋 , 味道极美 。 一碗热汤下肚 , 出一身汗 , 通体清爽 。
歇力茶是松阳民间的一种草药配方 , 用以改善湿热季节里的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 。
据初步统计 , 在松阳境内有2400多种药用动植物 , 巧妙将药膳、药茶运用到餐桌杯碟中 , 对松阳人来说稀松平常 。
松阳中草药资源丰富 , 农耕文明形态保留完整 。 千年来 , 这片土地在中医养生传统文化浸润下形成了深厚的养生文化底蕴 。 歇力茶、端午茶、随处可见的中草药铺子……处处透着松阳人世代相传的养生智慧 。
松阳县早在2016年就意识到当地具备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 县第十次党代会 , 就提出了打造“中医药复兴地”的奋斗目标 。
2018年 , 松阳提出打造“国际中医药康养胜地”的目标 , 立足于“大农业”角度 , 围绕大众健康、人心复健、社会发展需求 , 以“中医药”为内核 , 以资源性生产带动中医药种植、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康养、中医药文化教育、运动健身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 通过系统构建中医药康养“服务、产业、运行、文化、保障”五大体系 , 推进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发展模式变革、社会人心修复 , 形成“新经济、新实业、新金融、新生活、新教育” , 实现“兴文化、兴三农、兴经济” , 探索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路径 。
这个有着传统中草药文化血脉的古老县城 , 开始萌发出生态文明时代中医药康养的新芽 。 一场以中医药为核心 , 对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维度的系统重构悄然启动 。
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打通山村中医康养
最后一公里
松阳坚持“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 , 正构建“县级中医院+乡镇(街道)中医馆+村级中医室”的中医服务体系 , 通过中医康养产业的智联网 , 打造全县域全覆盖的中医药康养“云”格局 。
吴谷禾所在的村级中医馆 , 是松阳构建中医药康养服务体系的一环 。 52年前 , 吴谷禾成为村里的赤脚医生 , 上个世纪70年代 , 他报名参加县里的卫生班学习 , 四年多里系统学习了中西医 , 行医至今 。
如今68岁的他依然在村里行医 , 在古色古香的村中医室里 , 帮村民缓解头疼脑热、腰背酸痛等问题 。 他说 , 这么多年 , 村里人离不开他 , 他也离不开村里人 。 有时中医室会成为一个交流中心 , 有人心里不快、身体不舒服都到这里来 , 吴谷禾会和对方聊聊 , 或者做些理疗按摩 。 对方心情好了 , 身体也好得利索 。
松阳打造的中医智能医联体 , 也让更多人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
拿去年上线的共享阳光中药房系统说 , 有些人住在较偏远的山村里 , 又或者年纪大了腿脚不便 , 在村里或镇上看病开了中药方 , 信息就会汇总到松阳县中医院的网络信息中心 , 直接分发到药房、煎药室 , 煎好的中药再通过物流系统送达卫生院、卫生室 , 分发到病人手中 。 既实现“药房共享” , 也解决基层缺医少药的问题 。 此外 , 借助中医智能云系统 , 还可实现中医辅助开方、知识共享、远程会诊等功能 , 提升基层中医师、乡村医生服务能力 。
产学教研养
一二三产融合
一个都不能少
松阳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 到松阳 , 喝上一碗“端午茶” , 成了许多游客的旅行记忆 。 端午茶 , 是松阳民间将草药养生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 。
在松阳明清古街上开草药铺的单宗富 , 每天要煮一大桶端午茶 , 供街坊和游客喝 。 他熟悉草药 , 端午茶取材多来自附近山林间的野生中药材 , 他的端午茶由十三种草药配起来 , 性平温和 , 人人能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