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德都以不平等为前提

本文首发于荒猫公众号【荒猫之舞】对传统道德 , 我一直都非常怀疑 。 就像看到路边妖艳的女人 , 总不免有风尘的联想 。 在我的想象中 , 所有道德都应该是朴素的 , 容不得有半点修饰 。 而传统道德 , 往往会打扮得花枝招展 , 到处招摇 , 生怕别人不知道 。 比如给寡妇立牌坊 , 给忠臣立庙 , 给孝子立传 。 拼了命要做别人的榜样 , 美其名曰弘扬美德 , 但弘扬了几千年 , 美德似乎还在泥土里 。我觉得我的怀疑颇有理由 。 在那些关于道德的一本正经的说教里 , 我总感觉到有些荒谬 。 几乎所有传统道德的信条 , 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等级 。 失去等级的依托 , 传统道德大概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 瞬间崩塌 。最被传统推崇的道德 , 莫过于“忠” 。 在所有的道德信条中 , 忠应该是最大的一个 。 但这个“忠”字 , 只能用在等级低的人对等级高的人身上 。 我们只能说臣民忠于皇上 , 不能说皇上忠于臣民 。 谁敢有这种非分之想 , 大概会被杀头 , 因为有谋逆篡位之嫌 。 倒不是说皇上就不能对臣民好 , 但那种好一定不能颠倒了身份 。 皇上是可以不“爱民如子”的 , 臣民则必须无条件忠于皇上 。 如果想有所选择 , 那也只能在“愚忠”与“慧忠”之间选择 , 否则便是乱臣贼子 , 必遭万世唾骂 。“孝”是第二大道德信条 。 虽然当“忠孝不能两全”时 , 往往让位于“忠” , 但数千年来给予这种道德的褒奖与由之而来的压迫 , 丝毫不逊色于“忠” 。 “孝”同样以牺牲与服从为天职 , 与父母对自己的好坏无关 。 正如当年的舜 , 哪怕他的父亲千方百计要弄死他 , 他依然必须恭敬侍候 。 再如二十四孝图里 , 卧冰求鲤 , 郭巨埋儿 , 为了父母的利益 , 不惜一切代价 。 而父母往往安然受之 , 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 当然 , 父母也可以对孩子好 , 但那不能叫“孝” , 只能叫“慈” , 虽然没有皇帝恩泽天下的威风 , 但有泽被子孙的绵长 。而“三从四德”更是赤裸裸地压制女人 , 公然宣称服从为美德 , 懒得加一点婉辞以作掩饰 。 不仅男人活着的时候女人要服从 , 便是男人死了 , 女人也要守着寡 , 以保证不仅要“生是他的人” , 而且要“死是他的鬼” 。 道德家们还编出无数故事来吓唬女人 , 说是那再嫁的荡妇 , 到地狱里被割成几块 , 由几个男人扛回家分别搂着睡觉 。 男人们以为这样可以吓唬女人 , 不曾想暴露了他们连死后都那么坏 。 当然 , 男人们是不担心下地狱后被女人割成几块各自扛回家搂着睡觉的 , 所以他们从未打算服从女人 。 不仅不服从 , 他们还三妻四妾 , 如果不小心当了皇帝 , 更是后宫佳丽三千 。 如果按照他们的逻辑 , 到了地狱几乎要被凌迟 。如果说在传统道德里有一种信条不以等级为基石的话 , 大概就只有“义”了 。 《中庸》说“义者 , 宜也” , 但究竟何为“宜” , 实在是一笔糊涂账 。 武松帮着施恩争夺快活林 , 本只是黑道火拼 , 他也以为“义” , 而金圣叹批水浒 , 直呼武松为“天人”;李逵可以拿着板斧排头砍去 , 滥杀无辜 , 也可以把县官哄下堂为民女主持公道 , 要找宋江算账 , 他都以为“义” 。 实际上 , “义”仅仅成了一个幌子 , 无论缺德不缺德 , 都可以拿它来作为强者为所欲为的遮羞布 。由此可见 , 传统道德的本质 , 只是强者对弱者的要求 , 而要求的核心是服从 。 行为上听命于强者 , 利益上服从于强者 , 精神上顺服于强者 。 通过这种方式 , 以道德的名义 , 构建出一个稳定的等级森严的体系 , 这才是传统道德真正的目的 。 这个道德体系对强者的要求极少 , 基本上可以为所欲为 , 而强者的主要使命就是使弱者遵循这种道德 , 把弱者置于这种道德的枷锁之中 , 以便更好地控制 。因此 , 无论横看竖看 , 我都觉得这种道德是邪恶的 。 我不太相信在这种道德之下 , 我们能生活得更好;更不相信建立在这种道德观基础上的社会 , 能真的进步 。 我始终相信 , 道德首先应该是对强者的约束 , 而不是对弱者的苛求 。 当道德只是把自己的矛头指向弱者的时候 , 那只是意味着一个是非善恶颠倒的社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