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话历史 与被不停贬黜的晏殊们,没有权力的宋仁宗

最爱历史
Thefollowingarticleisfrom菊斋Author任淡如
孟话历史 与被不停贬黜的晏殊们,没有权力的宋仁宗
文章图片
菊斋
我们来自古中国 , 讲述难以忘怀的中式古典之美 。 诗词 , 花草 , 器物 , 人物 , 故事 , 岁时 。 庸常日子因此欢喜 。 我们一直在此 , 期望久别的你 , 归来与我们重逢 。
乾兴元年宋真宗崩后 , 13岁的太子赵祯继位 , 55岁的太后刘氏听政 。 赵祯和前朝大臣们当然也没有想到 , 刘太后听政 , 一听就是十二年……
孟话历史 与被不停贬黜的晏殊们,没有权力的宋仁宗
文章图片
公元1023年(天圣元年) , 贬为道州司马的寇凖再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 , 在西溪做盐官的范仲淹甚为不平 , 上奏替寇凖鸣冤……但是 , 九月 , 寇凖病死于雷州竹榻之上 。 年轻的时候 , 寇凖曾写诗“到海只十里 , 过山应万重 。 ”一语真成谶 , 最后卒于东南门至海岸只有十里远的雷州 , 远离家乡千里万里 。 经历过太宗、真宗两朝的寇凖死了 , 而仁宗朝年少的读书郎们 , 正迎头赶来 。 这年欧阳修17岁 , 在随州应举 , 可惜没中 。 富弼20岁 , 侍父至海陵 , 与范仲淹结交 。 学霸叶清臣24岁 , 学霸宋祁26岁 , 正在磨刀霍霍 , 备战备考 。 两个学霸里 , 谁会是状元郎?公元1024年(天圣二年)三月 , 朝廷放榜 , 叶清臣名列第二 , 第一名……是宋祁 , 又不能算是宋祁 。 说起来 , 宋祁蛮冤的 。 礼部本拟定宋祁第一 , 叶清臣第二 , 宋庠第三 , 但是刘太后觉得弟弟不能排在哥哥的前面 , 于是手工重排 , 定宋庠为头名状元 , 而把宋祁放到了第十位 。 宋祁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丢了状元 。 状元这个事情 , 有时候还真是三分天注定 , 将来会和宋祁一起共修《新唐史》的欧阳修 , 六年以后也莫明其妙丢了状元 , 再远一些 , 晁补之也丢过状元——好在 , 后人并不记得那么多状元 , 却记得宋祁是那位“红杏尚书” 。 东城渐觉风光好 。 縠皱波纹迎客棹 。 绿杨烟外晓寒轻 , 红杏枝头春意闹 。 浮生长恨欢娱少 。 肯爱千金轻一笑 。 为君持酒劝斜阳 , 且向花间留晚照 。 ——宋祁【玉楼春春景】至于榜眼叶清臣呢 , 后人会记得他是叶梦得的曾叔祖 , 也会记得他的“三分春色二分愁 , 更一分风雨” 。 满斟绿醑留君住 。 莫匆匆归去 。 三分春色二分愁 , 更一分风雨 。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 且高歌休诉 。 不知来岁牡丹时 , 再相逢何处 。 ——叶清臣【贺圣朝留别】这首离别词 , 据说是叶清臣在汴京留别友人所作 。 但写于何年、赠与何人已不可知了 。 我们只知道 , 多年后苏轼的”春色三分 , 二分尘土 , 一分流水”还是从这里借来的 。 年过四旬的柳三变 , 第四次落第 。 十五年的功名念想黯然成灰 。 这年秋 , 绝望的柳三变离开汴京 , 前去江南漫游 。 离京时 , 与情人(可能是虫娘)执手相看泪眼 。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 , 留恋处 , 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 , 千里烟波 , 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 , 更那堪 ,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 晓风残月 。 此去经年 ,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 ,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此后 , 柳三变约有近十年没有参加科考 , 纵游娼馆酒楼间 , 无复检约 , 自称“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 更与乐工、歌女合作 , 走上了专业作词的道路 。 坊间传说 , 是官家下旨不准录取柳三变:“且去浅斟低唱 , 要何浮名?”但官家 , 这时候才是15岁的少年啊 , 万事由不得他做主的少年——从国事到自己的婚姻 。 这年他娶了皇后 , 是刘太后替他聘的故中书令郭崇的孙女 , 据说 , 小皇帝宠爱的是张美人 , 想立她为后 , 太后不允 。 这个张美人 , 并不是后来独宠后宫的温成皇后张氏 。 这一年 , 温成皇后张氏才刚刚出生 。 而赵祯未来的第二任皇后曹氏 , 也还是曹将军府里9岁的小丫头 。 15岁的少年娶了妻就是大人了吗?当然不 。 官家一日不成年 , 太后 , 便多一日操持国事 。 群臣 , 便一日不能放松地周旋于帝后之间 。 太后须得强悍能干 , 又不能太强太能干 。 群臣须得顺着太后 , 又不能太顺着太后 。 这样的日子 , 还须有十年 。 公元1025年(天圣三年)十一月 , 因为反对刘太后升张耆为枢密使 , 副枢密使晏殊忤逆了太后 。 在晏殊看来 , 张耆升枢密使 , 委实没什么道理 。 刘太后是成都华阳人 , 据说曾嫁与银匠龚美为妻 , 跟着龚美一起来到汴京谋生 。 龚美家贫 , 听说襄王府选姬 , 就将刘氏献了出去 。 襄王很爱刘氏 。 可惜 , 襄王府容不下她 。 整整十五年 , 襄王只能把刘氏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 , 偷偷去看她 。 直到襄王登基成为宋真宗 , 刘氏才得以封为美人 , 以后又升修仪、德妃、直到成为大宋皇后——在刘氏落魄时照顾收留她的张耆因此成了太后的恩人 。 太后并没有即时发作 。 晏殊还是好好地上班 , 出差 。 据说就在这一年春暮他路过扬州 , 和江都尉王琪在大明寺里闲逛 , 看落花 , 他对王琪说 , 他有个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 , 可惜总也写不成章 , 王琪便替他续了”似曾相识燕归来“ , 于是 , 便有了我们熟悉的《浣溪沙》 。 一曲新词酒一杯 。 去年天气旧亭台 。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小园香径独徘徊 。 ——晏殊【浣溪沙】晏殊在花径里徘徊的时候 , 柳三变也在江南漫游 。 范仲淹也在江南 。 他被张纶推荐 , 知兴化县 , 开始修那条后来被称为“范公堤”的海堰 。 不过这条堤 , 范仲淹并没有修完 。 公元1026年(天圣四年)八月 , 正在筑堰的范仲淹接到母亲谢氏夫人去世的消息 , 遂放下手中事务 , 回应天府丁母忧 。 未完成的海堰 , 交由张纶继续治理 。 算起来 , 范仲淹和柳三变这年都在江浙一带晃悠 , 但 , 他们并无交集 。 柳三变是在苏杭漫游 , 范仲淹呢 , 大概是去找林逋喝酒 。 闲约诸公扣隐扃 , 江天风雨忽飘零 。 方怜春满王孙草 , 可忍云遮处士星 。 蕙帐未容登末席 , 兰舟无赖寄前汀 。 湖山早晚逢晴齐 , 重待寻仙入翠屏 。 ——范仲淹【与人约访林处士阻雨因寄】萧索绕家云 , 清歌独隐沦 。 巢由不愿仕 , 尧舜岂遗人 。 一水无涯静 , 群峰满眼春 。 何当伴闲逸 , 尝酒过诸邻 。 ——范仲淹【寄西湖林处士】这年林逋大约59岁 , 范仲淹38岁 , 晏殊36岁 。 晏殊 , 就要来应天府了 。 公元1027年(天圣五年)正月 , 晏殊被免去枢密副使的职务 , 贬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 晏殊被赶出京城 , 外放应天府 , 大概还是前两年张耆一事埋下的因 。 但当时太后并没有立即发作 。 后来谏官弹劾晏殊 , 说他陪太后到玉清昭应宫时 , 随从送笏晚来一步 , 晏殊在宫门前殴打随从 , 致其倒地跌落门齿 , 没有一点大臣的样子……晏殊遂以“大臣失仪”罪被贬 。 晏殊在应天府呆了两年 。 城南五里外有南湖 , 据《归德府志》记载 , 晏殊曾放驯鹭于湖中 , 又常与王琪、张亢等幕客泛舟湖中 , 看红蓼夹岸、有诸伎相随……看起来过得还蛮不错的样子 。 红蓼花香夹岸稠 , 绿波春水向东流 。 小船轻舫好追游 。 渔父酒醒重拨棹 , 鸳鸯飞去却回头 。 一杯销尽两眉愁 。 ——晏殊【浣溪沙】范仲淹这几年也正好在应天府守母丧 , 晏殊便邀范仲淹掌应天府书院 , 同时执教的还有王洙、韦不伐等人 。 据说范仲淹掌书院期间 , 觉得比赛写诗写赋无法在民间擢取到干实事的人才 , 于是写了一封长长长长的“上宰执万言书” , 深受时相王曾赏识 , 据说 , 也震动了赵祯 。 这年 , 远在深宫的小皇帝赵祯 , 18岁了 。 这几年也许是小皇帝最孤独的时候 。 曾陪他读书十年的老师被远远地贬到外地 , 而他未来的重臣们 , 彼时都还分散各处 , 遥不可见 。 但他也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他要医官校定《黄帝内经》、《素问》及《难经》、《病源》等医书 , 分送到全国各地 , 又专门要翰林学士宋绶撰写了《病源序》一文 , 还令太医局翰林医官王惟一造了针炙铜人——以竭力减少民间的夭亡和病殁 。 对了 , 内侍卢道隆还根据晋朝记载里的样子还原了记里鼓车 。 这是个十二分有趣的车子!《宋史舆服志》里说:“记里鼓车很华丽 , 四厢四面画有花鸟 , 车有数层 , 走到一里 , 上层木人会击鼓 , 走到十里 , 次层的木人会击镯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