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便利未了局:见福便利接管成都门店,山海蓝图“曲线救国”

全时便利未了局:见福便利接管成都门店,山海蓝图“曲线救国”
文章图片
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作者:张思遥
全时便利未到终局 。
5月16日 , 见福便利店与成都山海蓝图旗下全时便利店举行签约仪式 , 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 。 据见福便利官方表示 , 成都山海蓝图已加盟见福便利 , 其门店将委托见福便利全权管理 。 未来 , 双方将共同开发四川便利店市场 , 为本地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商品和更优质的服务 。
据了解 , 山海蓝图董事长与福建见福便利董事长张利早有交集 , 当前举动更像是独立运营全时不成 , 转而委托见福便利 , 以求“曲线救国” 。 参考蔡学彦的投资路径中即可看出 , 福建见福便利是其持股3.2%的连锁品牌 , 而后者恰恰于2019年宣布进驻成都 , 寻找机会展开全国扩张 。
在山海蓝图收购全时便利北京、天津、成都等地门店时 , 《第三只眼看零售》曾分析称 , 考虑到蔡学彦此前并没有操盘便利店企业的公开信息存在 , 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或通过某一成熟便利店品牌 , 借助资本运作手段 , 组成便利店集群或为两条可行之道 。 如今来看 , 山海蓝图至少在成都区域已经开始落地上述逻辑 。
“这不排除是蔡学彦借多方收购 , 整合便利店业态集群的先行动作 。 从蔡学彦本人的投资及操盘经验来看 , 他未必擅长亲自运作便利店 。 为此 , 在蔡学彦参股的便利店企业中 , 或将有一家成为主导者 。 ”一位知情人士向《第三只眼看零售》分析称 。 而目前来看 , 见福便利则成为浮出水面的第一个潜在主导者 。
对于曾在银鹭集团负责营销的蔡学彦而言 , 推动见福便利与全时便利整合 , 无论在品牌影响力还是实际操作层面 , 都有利于其攻克区域市场 。 要知道 , 见福便利已经在成都拿下高校校园店资源 , 而全时也曾经通过收购成都本土便利店品牌GOGO便利 , 获得成都的点位资源及供应链支持 。
同时 , 见福便利还是蔡学彦持股便利店品牌中 , 唯一一家门店数超过1000家 , 具有鲜食工厂、烘焙厂及自有品牌开发等能力的连锁便利店品牌 。 这意味着 , 它有可能帮助蔡学彦减少在操盘全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运营问题 , 而蔡学彦及其背后资本的资金实力 , 也将成为见福便利+全时便利在成都等区域度过预亏期的有力支持 。
但与此同时 , 全时便利也在北京地区大规模关店 。 其官方回应称 , 是由于疫情严重影响 , 因此作出战略调整 。 这使得业界对此呈现出两种观点 , 一方认为这是山海蓝图资金链紧张 , 全时经营不善而选择关店止损 。 但也有观点认为 , 全时是在再度分拆 , 其目的进行资本运作 , 组成便利店集群 。
事实上 , 全时当前动作 , 也的确是第二次分拆 。 2018年11月时 , 其第一代运营方北京复华卓越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资金出现问题 , 导致旗下全时便利店暴雷 , 陷入经营危机 。 此后不久 , 全时便利将其业务版图进行区域分拆 , 其中天津、北京、成都等地资产售予北京山海蓝图商业有限公司 , 现存门店数量700多家 。 而罗森则接手了全时在华东(杭州、苏州、南京)、重庆的90多家门店 。
由此也能看出 , 全时在布局区域的门店资源、供应链基础仍然具有一定价值 。 而山海蓝图在接手一年后即通过关店、加盟第三方品牌的方式退出一线经营 , 可谓十分蹊跷 。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 , 其原因或在于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便利店经营难度高 , 需要规模化、体系化、标准化的运营、团队基础 , 而山海蓝图此前并无便利店相关操盘经验 , 选择合适区域将门店托管给第三方品牌 , 以股权形式参与也不失为一种操作路径 。
【全时便利未了局:见福便利接管成都门店,山海蓝图“曲线救国”】另一方面 , 山海蓝图借收购全时、推动资本运作 , 实际上另有它图也存在可能 。 一位本土便利店品牌高管即表示 , “可能这属于高手过招 , 我实在不明白蔡学彦为什么会布局便利店 , 还要碰全时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