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明明李光弼是第一功臣,为何人们就记住了郭子仪?( 二 )


2.太原之战
唐肃宗灵武即位后 , 李光弼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兼太原留守 。 太原是扼守灵武的北线屏障 , 叛军自然不能放过太原 , 史思明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 。


“乃彻民屋为摞石车 , 车二百人挽之 , 石所及辄数十人死 , 贼伤十二......又潜沟营地 , 将沈其军 , 乃阳约降......俄而贼数千没于堑 , 城上鼓噪 , 突骑出乘之 , 俘斩万计 。 思明畏败 , 乃去 。 ”
太原城破旧 , 来不及加固 , 城中守兵不足万 , 且多为老弱 。 李光弼发挥了聪明才智 , 又造投石车 , 又挖地道 , 一会儿诈降 , 一会儿偷袭 , 把“耿直”的史思明玩得智商不够用 , 竟然被李光弼打赢了太原保卫战 。
3.相州之战
乾元元年 , 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 , 率十万大军 , 围攻卫州安庆绪 。 疑神疑鬼的唐肃宗 , 在这次战斗中作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九路节度使不设主将 , 由“军事盲”太监鱼朝恩 , 以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览军权 。
战斗初期打得很惨烈 , 联军打败叛军 , 斩杀四万余人 , 安庆绪丢弃卫州 , 逃入相州城 。 唐军迅速追击合围相州 。 一度狗咬狗的安庆绪向史思明发出求援 , 史思明派十三万大军增援安庆绪 。
乾元二年二月 , 与史思明血战了数月的唐军 , 遭遇了一次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 , 正当李光弼等人与史思明肉搏战时:
“子仪为后阵 , 未及合战 , 大风遽起 , 吹沙拔木 , 天地晦暝 , 跬步不辩物色 。 我师溃而南 , 贼军溃而北 , 委弃兵仗辎重 , 累积于路 。 诸军各还本镇 。 ”
这场战斗 , 双方都没占到便宜 , 都害怕陷落圈套 , 分别向两个方向溃逃 。 但是客观上却便宜了相州城中的安庆绪 , 唐军在丢失辎重的情况下 , 只得撤军 。
鱼朝恩将相州失利的罪责 , 强加到郭子仪头上 , 郭子仪被剥夺军权 , 由李光弼代替他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元帅由太子李俶挂名) 。
4.河阳之战
由于汴州节度使的叛变 , 叛军占领了洛阳 , 一旦无法牵制叛军 , 他们将一路西进长安 。 李光弼就承担了牵制史思明大军的作用 , 他驻守河阳 , 再次与史思明“智力大比拼” 。
①“美马计”勾引叛军公马
史思明为了恐吓唐军 , 在黄河边放出数千匹良种公马 。 李光弼微微一笑 , 从黄河对岸放出五百匹母马 。 母马受城中马驹影响 , 发出嘶鸣 , 河对岸的公马不再听使唤 , 跳入黄河直奔对岸 , 跟母马跑了!
②叉船破火攻
河阳三座城池 , 分别位于黄河的南岸、北岸和河中 , 三城以浮桥相连 。 史思明点燃火船 , 乘风势直冲浮桥 , 企图隔绝三城联络 。 李光弼早有准备 , 他放出一批绑了铁叉的长杆 , 钩住火船 , 让它们靠近不了浮桥 。
③智收降将
连续攻打河阳不下 , 史思明很恼火 , 他对骁骑将军李日越说:“李光弼擅长依城防守 , 不善野战 , 你带五百人去偷袭李光弼 , 不能取胜就别回来了!”
李光弼靠耳目早早得到报信 , 他提前撤离大营 , 留了一座空营给李日越 。 李日越偷袭不成 , 不敢回去交差 , 在劝降之下 , 他投降了李光弼 。 李光弼厚待李日越 , 在李日越的影响下 , 史军部将高廷晖也降了李光弼 。
④南城保卫战
史思明发现 , 拼智力自己实在不是李光弼对手 , 于是兵分两路 , 一路强攻北城 , 一路强攻南城 。 李光弼亲临督战 , 歼敌数千 , 俘虏大将以下五百人 , 史思明再次败退 。
河阳大战的胜利 , 让叛军困在洛阳 , 西进和南下都不能进行 , 为安史之乱的平定 , 争取了宝贵的战略机会 。 此战过后 , 李光弼被封临淮郡王 , 官至尚书令 。
5.河南定乱
洛阳僵持中 , 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弑杀 , 李光弼以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 , 统率河南、淮南、江南、浙江等八道行营节度 , 出镇临淮 , 进攻史朝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