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视频不能等的工作 康复,让残疾人生活更美好

【浙视频不能等的工作 康复,让残疾人生活更美好】

浙视频不能等的工作 康复,让残疾人生活更美好
本文插图

幼儿园下午放学后 , 永康市舟山镇的6岁女孩薇薇 , 会前往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康复训练 。 因为右侧脑组织软化引起偏瘫 , 薇薇早前无法独立行走 。 经过五年的康复训练 , 如今她已经能和其他孩子一起上学、玩耍 。 “多亏了省里的康复好政策 , 让薇薇有希望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成长 。 ”薇薇的妈妈卢婷说 , 每年2.4万元的儿童康复服务补贴 , 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
今年5月17日是第30次全国助残日 , 康复 , 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前提 。 采访人员从省残联了解到 , 浙江一直高度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 , 我省残疾人康复服务多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到99.82%、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99.52% 。
对于很多残疾人尤其是残疾孩子来说 , 康复是不能等的工作 , 是“救一时、管一世”的事 。 2018年省政府出台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制度 , 建立了全国领先的高水平、综合性残疾儿童康复基本保障制度 。 如今 , 全省0-6周岁的残疾儿童 , 每人每年最高可享受2.4万元康复服务补贴 。 除此之外 , 听力残疾儿童可免费植入人工耳蜗 , 16周岁以下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能享受手术和康复补贴……这些实实在在的救助 , 让众多残疾人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 截至目前 , 全省已经有3.5万余名儿童享受到康复服务救助制度的红利 , 金额约8.2亿元 。
浙江不断提升精准康复服务水平 , 提高服务含金量高 。 去年 , 省残联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出台全省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 , 在省级层面增加25项高于国家标准的服务内容 , 共39项医疗康复项目被列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 康复服务更加精准、有效 。
全省各地的社区康复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 今年初 , 杭州市萧山区爱心社区康复站成立 。 这是一处集训练、培训、残疾预防等功能于一体的残疾人康复场所 。 纪师傅患有多种疾病 , 双手无法正常抬起及用力 , 得知家门口建起了社区康复站 , 他专程过来体验 。 “这里有专门康复设施 , 又有专业医生指导 , 太方便了 。 ”他点赞道 。
据了解 , 全省目前已建设有200余家省级示范性社区康复站 。 这些依托各地卫生健康机构建立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站 , 让更多残疾人能便捷享受专业康复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