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生活清朝汉侍卫制度对稳固政权有何帮助?从清史来分析这一制度的发展
清代的侍卫中 , 不仅有三旗侍卫和宗室侍卫 , 还要汉侍卫 。 奕赓在《侍卫琐言》中曾谈到汉侍卫都是通过武举选拔出来的 , 但事实上 , 根据清代官书档案记载 , 除了通过武举选拔出侍卫以外 , 还有遣子入朝、督抚举荐、水师侍卫等多种方式 。 汉侍卫的多种选拔方式也很好地和绿营制度相结合 , 从而促使中央更好地控制住绿营军 。
文章图片
清朝进入中原以后 , 面临的最大两个问题分别是如何征服其余势力和恢复社会秩序 。 为了讨伐其他势力 , 清政府先后派出了多位亲王前去分别征讨李自成、南明福王和四川张献忠等势力 。
而且清政府不仅进行军事征服 , 还使用招降和安抚等手段来稳权 。 当军事行动不断扩大以后 , 清廷中也迎来了不少新的文武官员 。 而为了确保这些新官员 , 特别是手握重权的高阶官员的忠诚 , 清政府下令让三品以上京官和外地任职的总督、巡抚、总兵等 , 各自派遣一名亲子或亲弟入朝担任侍卫 。
文章图片
很显然 , 清政府之所以这样做 , 就是为了将这些高阶官员的子弟留在朝廷中作人质 , 利用这样的约束和官爵的诱惑来使其为国尽忠效力 。 虽然该指令没有明确表明是专门为汉籍高阶官员子弟下达的 , 但真正执行该指令的几乎都是旧明汉官 , 由此可知 , 这道命令主要针对的就是汉籍官员 。
比如明末清初时期 , 任镇守湖广荆州等地的总兵官郑四维就是其中之一 。 这个郑四维原本是明朝的总兵官 , 他先是降顺 , 后来又投靠了清朝 , 立场一直摇摆不定 , 这是大部分明末清初武官的写照 。 而当他收到命令后 , 便遣送了他的亲弟弟入朝侍卫 , 用这样的方法来获得更高的个人利益 。
文章图片
清朝统治者就用这种遣子入朝的制度钳制住了很多高阶武将 , 比如张儒秀、张尚、胡章等人 。 除了在外地任职的高阶武官以外 , 还有在京的高阶文官也必须按照要求遣子入朝侍卫 , 比如大学士宋权等 。
对于汉籍官员子弟来说 , 入朝侍卫并不是真正踏上了仕途 , 而只是一种政治态度而已 。 但即便是利用兄弟子侄来作为联结的枢纽 , 若是发生利益冲突时 , 其结盟关系也会迅速瓦解 , 毕竟这种关系并非出自自愿 , 关系极其脆弱 , 所以这种制度并不能长久地维持下去 。
从总体上看 , 遣子入朝制度确实让清政府在短期内掌握了投降官员和军队 , 并迅速稳定了局面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种制度正逐渐淡化质子含义 , 成为了皇帝鼓励大臣的一种手段 。 比如雍正帝就曾以鼓励武官儿子的方式来激励他继续努力 。 由此可见 , 此时的遣子入朝制度已和清初时的意义大不相同了 。 汉籍官员遣子入朝主要是为了赢得皇帝的信任 , 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 但这种选拔侍卫入朝的方式还是少数 , 大部分汉人仍需通过武举等方法来成为侍卫 。
文章图片
为了选拔汉侍卫 , 清政府特别设计了有助于中央集权的方式 , 即由督抚推举千总和水师侍卫的选授和分发 。 第一种 , 督抚推举千总 。 皇帝为了掌控人事权 , 会定期引见官员 。 比如中下级官员因为升迁调补而被引见等 。
在雍正二年时 , 雍正帝规定:“命直省督抚提镇 , 各于标下千总内 , 挑选弓马人才好者一员 , 保送引见 , 以侍卫补用 。 如千总内不得其人 , 于把总兵丁内挑取 , 即授为千总 , 送至京师 。 ”由督抚举荐擅长弓马骑射的人进京担任侍卫 , 不仅使得汉籍武官有机会升转 , 还能加强皇权对武官人事权的影响力 。
虽然朝廷为了避免地方官员滥用职权导致官僚腐败 , 从而制定了很多措施来集权 , 但还是出现了严重的滥权现象 。 而朝廷制定的引见千总保举侍卫制度 , 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官员滥权现象 , 却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 地方官员将挑选出来的人员送入朝廷 , 朝廷再将这些人集中到京城 , 进行侍卫选拔 , 最后再把选拔好的侍卫送到各地去任职 。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免侍卫一直效力于某处 , 从而成为某些官员的私人将官 。
推荐阅读
- 雅致的生活|竟然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造福于后世!,大贪官和珅
- 生活幸福|第一个出皇帝最多,最后一个没有出一位皇帝,中国四大姓氏
- 渴望生活|跟孔融陈宫齐名,被曹操冤杀,死后让曹操损失惨重,他是旷世奇才
- 生活中的风尘|历史上的兰陵王与民间流传有何不同?其母何人?引来种种猜测
- 寄史言志| “宁可死美国也不回国”的罗玉凤,2020年美国的生活,令人唏嘘!,
- 杨杨的生活|他不仅收下了,还笑诸葛亮命不久矣,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女装
- 日常生活的品位|全因睡过她之后,把这辈子的色都戒了!,曹操戎马一生阅女无数
- 生活幸福|武不及曹彰,曹操为何让曹丕接替王位呢?,曹丕文不如曹植
- 「」清朝灭亡了108年,为何皇陵还有守墓人?他们的工资从哪里来
- 渴望生活|让人望风而逃的锦衣卫去哪了?讲完您不一定信,大明朝灭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