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安说史缘何牵涉到“夫妇偶处”?,古代人“祈雨”

在气象学知识十分匮乏的古代 , 为了农作物及人畜的生存 , 各地出现过不少奇异的祈求降雨风俗 。 先民以为 , 玉皇、雷公、风伯、雨师等神灵均主司降雨 , 为求风调雨顺须祀奉之 。 其方式颇多:例如以牺牲供献、以人祷、抬神像游乡以娱神、惩旱魃的象征性表演 , 甚至捕捉蛇、鱼、蛙等作为祈雨物等 。
尔安说史缘何牵涉到“夫妇偶处”?,古代人“祈雨”
文章图片
陕西韩城一带 , 天旱时 , 南原人在神庙前挖坑蓄水 , 坑周插柳枝 , 敲锣打鼓 , 到草沟庙祈雨 , 唱戏3天 , 后下山设坛 , 给神献猪、羊、油轮(油炸食品);北原人则光腿赤脚 , 头戴柳圈 , 手捧水瓶 , 口念“那那么 , 弥陀佛 , 肩扛令牌手打锣”上禹王庙或深山某神庙烧香化纸马 , 祈求降雨 。
尔安说史缘何牵涉到“夫妇偶处”?,古代人“祈雨”
文章图片
在四川一带 , 则有“童子烧香”的遗风:每遇天旱 , 则有童子数十成群 , 向各处人家讨香三炷;黄昏之时 , 再将香燃起 , 各持三炷 , 沿街祝祷;一童子先大呼呼曰:“童子烧香 , 祝告上苍 , 天降滂沱 , 地下焚香 , 有雨无雨?”众童子则齐声应之:“有雨有雨!”
尔安说史缘何牵涉到“夫妇偶处”?,古代人“祈雨”
文章图片
我国古代“祈雨”风俗 , 大多还与“龙王”有关 。 唐·李约的《观祈雨》写出了一种祈求龙王降雨的场面:“桑条无叶土生烟 , 萧管迎龙水届前 。 ”佛教《华严经》和道教《太上洞渊请雨龙王经》上 , 均有诸大龙王召云唤雨的记载 。
尔安说史缘何牵涉到“夫妇偶处”?,古代人“祈雨”
文章图片
通常人们在“龙王”面前摆上大量供品 , 以求龙王施舍降雨 。 当然也有久拜无雨时 , 有人将龙王塑像抬到烈日下暴晒 , 让龙王也尝尝骄阳灼痛之苦 , 这种“晒龙王”之举 , 目的也是为了祈雨 。 没有龙王像者 , 则“偷”、“借”别处的 , 称为“盗龙王” 。
【尔安说史缘何牵涉到“夫妇偶处”?,古代人“祈雨”】
尔安说史缘何牵涉到“夫妇偶处”?,古代人“祈雨”
文章图片
清朝每遇京师大旱 , 盼雨至急 , 设坛数日而祈雨不得时 , 则要派大臣斋戒赴京城西郊玉泉山的黑白两个龙潭取水 , 同时敲锣打鼓 , 沿途乡民纷纷设香案于道旁 , 将此龙潭之水迎入京城 , 供于景山大高殿;入供数日仍无雨时 , 当年的光绪皇帝还要亲自佩带玉牌 , 并居斋宫虔诚祈祷;宫内各人则以柳枝插于头上 , 以示祈雨 。
尔安说史缘何牵涉到“夫妇偶处”?,古代人“祈雨”
文章图片
值得称奇的是 , 在“祈雨”的风景线中 , 往往还牵涉到男女之交 。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记:“四时皆以庚子之日令吏民夫妇皆偶处 。 凡求雨的大礼 , 大夫欲匿 , 女子欲和而乐 。 ”南宋罗泌引董仲舒《请雨法》称:“令吏妻各往视其夫到起雨而止 。 ”无论是“夫妇偶处”还是“吏妻视其夫” , 都是以达降雨为目的 。
尔安说史缘何牵涉到“夫妇偶处”?,古代人“祈雨”
文章图片
长期以来 , 雨在人们观念中 , 是天地性行为的结果 。 封建社会中的妓女祈雨正是这种观念的表现 。 理解这一点 , 才能真正理解为何我国古代社会一直用“云雨”来隐喻男女之间“鱼水之欢”的真谛 。
尔安说史缘何牵涉到“夫妇偶处”?,古代人“祈雨”
文章图片
(本文图片取自冉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龙之所以与祈雨有关 , 可能出自古人对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自然现象──水、云、雨、太阳所作出的功能性解释 。 龙的原始意象来自云 , 龙的真相和实体是云 。 云与雨的功能性关系(云产生雨) , 既是产生龙的意象基础 , 又是人们以“龙”祈雨的依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