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APP3年巨亏50亿的达达上市,依然难找到盈利口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3年巨亏50亿的达达上市 , 依然难找到盈利口
本文插图
文 | 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 , 作者 | 陈曦
达达 , 在筹备了一年之后 , 终于到上市了 。
5月12日 , 京东旗下的到家业务板块达达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 。 如果达达集团敲钟成功 , 它将成为“众包即时配送”第一股 。
但是 , 从过去赴美上市的公司来看 , 环绕着“第一股”概念光环的公司 , 也往往意味着质疑与荆棘 。
一、被收编的达达 , 一开始就背着包袱
达达是最早开始做众包物流的平台 , 上线于2014年6月 。 达达的主要服务场景是电商O2O , 将水果、生鲜、超市便利店的商品送到消费者家中 。 达达的模式契合了时下懒人经济的环境 , 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
2015年6月 , 达达完成C轮1亿美元融资 , 半年后又完成3亿美元D轮融资 , 估值超过10亿美元 , 成为行业“独角兽” 。
在达达上线不到一年后 , 京东也看上了O2O市场 , 于2015年4月16日上线了京东到家 , 其运营模式、服务场景和达达高度重合 。 然而 , 尽管京东到家背靠京东这棵大树 , 却并没有打赢达达 。
在互联网行业 , 打不过就收编 , 早已经是通用做法了 。
2016年4月15日 , 达达和京东到家合并 , 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达达-京东到家” , 京东持股47% 。 新公司将两家公司的业务重新整合分配 , 业务分为两大块:一个是众包物流平台 , 一个是超市生鲜O2O平台 。 其中众包物流平台整合原有达达和京东到家的众包物流体系 , 并继续使用“达达”品牌 , 仍提供“最后三公里”物流基础设施服务;而O2O平台则沿用“京东到家”的品牌 , 继续深耕线下商超、零售店和便利店等 。
到了2016年10月 , 沃尔玛和京东在完成全面合作之后 , 沃尔玛又掏出5千万美元(约3.36亿元人民币)投资达达-京东到家 。 沃尔玛公司CEO董明伦(Doug McMillon)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沃尔玛同样想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
2018年8月 , 达达-京东到家再次获得了来自京东和沃尔玛共计5亿美元的融资 , 至此 , 京东持股47.5% , 沃尔玛持股10% 。
到了2018年年底 , 达达-京东到家有了赴美上市的意愿 , 并最终于2020年5月12日递交了招股书 , 达达-京东到家也正式改为“达达集团” 。 招股书显示:京东持有达达集团415,144,470股普通股 , 持股比例为51.4% , 为第一大股东 。 此外 , 第二股东是红杉资本 , 持股比例为11.4%;第三股东是沃尔玛 , 持股比例为10.8%;达达创始人蒯佳祺持股8.9% 。
本文插图
二、要增长不要盈利?达达很难找到盈利模式
上市或许是达达集团的高光时刻 , 毕竟哪个创始人或者投资者不想去敲一回钟呢?但上市或许也是达达集团困难的开始 , 因为 , 此后达达集团所有的运营就都放在了投资者的放大镜之下了 。
据招股书披露 , 过去三年 , 达达的净营收一直持续增长 , 2017年为12亿 , 2018年为19亿 , 2019年就达到了31亿 。 但是 , 在营收持续增长的情况下 , 达达集团的亏损也是持续扩大的 , 2017年净利润为-14亿 , 2018年净利润为-19亿 , 2019年亏损为-17亿 , 三年累计亏损达50亿 。
本文插图
“螳螂财经”认为 , 达达从商家和消费者处收到的服务收入 , 远远无法满足众包骑手的补贴费 , 以及为了吸引客户的各项优惠政策 。
以同城即时配送为重要服务场景的达达 , 要想留住客户 , 占领市场 , 拼的就是运营能力 , 也就是对配送员的调度能力 。
推荐阅读
- 钛媒体APP|B站宣布要上天!拟6月下旬发射,主要用于科普教育
- 小丰自媒体|Apple与Android系统齐现漏洞?
- 钛媒体APP|马斯克和他的SpaceX创航天历史,而非偶然,绝非偶然
- HBO业务整合不顺、品牌认知度混淆 HBO Max流媒体服务“出师不利”
- 月光科技自媒体|小米太难了,用海外元器件被批买办,使用海思处理器被批信仰崩塌
- 钛媒体APP|打破开放与隐私壁垒,7国30家机构创建最大医学AI协作系统
- 钛媒体APP|翻车现象变少,罗永浩是个好主播了吗?
- 评测猿|原创 Reno4发布会时间定了!荧光夜拍邀请函被媒体刷爆了
- 钛媒体|7年投资92笔,万字详解流量巨头字节跳动全球投资版图 | 钛媒体行研
- 钛媒体|西瓜视频与B站,谁在视频分账上更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