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笈】“独门秘笈”不再留一手,“训练尖子”全营共享共同提升

南部战区陆军某旅海防一营实施“尖子共享计划” , 成效可喜——
训练尖子不再被“雪藏”
■解放军报采访人员 陈典宏 通讯员 曾梓煌
初夏时节 , 伶仃洋深处的北尖岛上 , 南部战区陆军某旅海防一营三连训练场一片火热 , 某型反坦克火箭射击考核正在紧张进行 。
“目标出现!”薄雾中 , 中士张吉仓带领反坦克火箭班组时而跃进 , 时而隐蔽 。
占领阵地、装填、瞄准、发射……官兵们动作如行云流水 , 一气呵成 , “敌”装甲目标被精准击毁 。
尽管此次考核内容是最基础的课目 , 但对于前不久还是该型装备“门外汉”的张吉仓和战友们而言 , 殊为不易 。此时 , 一旁观战的教练员、该营二连四级军士长邹朋朋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
“短时间内成绩能有这么大的提高 , 得益于营里开展的‘尖子共享计划’ 。”三连连长彭钟介绍 , 三连曾经是传统的炮兵连队 , 转型调整后 , 步兵骨干人才急缺 。今年开训不久 , 他们着力对某型反坦克导弹操作等课目展开攻关 , 却受困于组训骨干缺乏 。向营里上报需求后 , 没想到二连主动推荐了多次在上级比武中斩获名次的邹朋朋前来担任教练员 。
“开展‘尖子共享计划’ , 是我们营自主破解战斗力建设难题的创新举措 。”营长李剑波娓娓道来:营所属连队驻守多个海岛 , 交通不便 , 难以集中 , 日常训练主要依托各个连队自行组织 。然而 , 各连之间训练步调不一 , 训练资源不均 , 成了全营战斗力提升的“绊脚石” 。推行“尖子共享计划”后 , 他们通过梳理以往训练考核成绩、参加上级比武集训经历 , 将所有训练尖子纳入营人才数据库 , 由各连上报需求 , 营对教学骨干进行统筹调配 , 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
各连人才共享势必要把“压箱底”的绝活拿出来 , 难道不怕“徒弟”超过“师傅”?面对疑问 , 李剑波坦言 , 计划推行之初 , 确实遇到过阻力 。
采访中 , 几名连队主官都谈道:一开始 , 确实有“留一手”的想法 。毕竟 , 连队要想崭露头角 , 总得有点“独门秘笈” 。
去年底 , 在上级组织的实弹演练考核中 , 面对复杂“敌”情和严苛的考核环境 , 那些训练骨干多且经验丰富的连队 , 大都能从容应对、亮点频出 。然而 , 其他基础薄弱、训练骨干少的连队却栽了跟头 , 全营整体军事训练成绩因此被拉低不少分 。
复盘总结会上 , 面对兄弟单位战友异样的目光 , 台上那些捧着奖牌和证书的官兵心里很不是滋味 。
【【秘笈】“独门秘笈”不再留一手,“训练尖子”全营共享共同提升】“单指不敌拳 。真上了战场 , 我们需要以一当十的个人英雄 , 但更需要横扫千军的过硬团队!”总结会上 , 营长李剑波的一番话 , 让不少官兵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真正对全营战斗力负责的格局和担当?
今年开训后 , 该营对多个重难点训练课目展开集智攻关 , 转变悄然发生 。再次组织训练骨干摸底时 , 各连纷纷亮出了“家底”:三连、四连反映某型反坦克火箭组训骨干短缺 , 二连将训练经验丰富的邹朋朋拱手让出;二连对某型突击步枪战术应用不够熟练 , 在院校参加过系统培训的三连排长吴培煌毛遂自荐……被“雪藏”的训练骨干们分赴各岛 , 根据各连实际开展授课集训 , 课目攻关如火如荼 。
采访人员在训练场上看到 , 结束验收考核的邹朋朋就地组织复盘 , 对连队下步攻关的难点和训练注意事项进行明确 。为了便于后续训练开展 , 他还就地取材制作了不少训练辅助器材 , 并将自己总结的“快速观察射击五步法”“阵地与射击姿势选择”等训练心得 ,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
“‘独门秘笈’成为共享资源 , 训练尖子由‘雪藏’变‘共享’ , 让各连训练少走不少弯路 , 全营训练质效明显提高 。”该营教导员万顷介绍 , 他们还依托强军网建立军事训练课目精品教案库 , 供全营官兵学习参考;建立考评淘汰机制 , 每次授课结束后请官兵给教练员打分 , 定期进行排名公示 , 倒逼教练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