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文摘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歌《巩金瓯》:颁布仅六天便寿终正寝


国歌 , 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 。 按照国际惯例 , 国歌与国旗同为国家的象征 。
【大河文摘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歌《巩金瓯》:颁布仅六天便寿终正寝】世界上最早出现国歌的国家是荷兰 , 歌曲名为《威廉颂》 。
这是一首专门为威廉·冯·奥兰治-拿骚(William van Oranje-Nassau)写的歌曲 。 1569年 , 荷兰人民为抵抗西班牙统治者的统治与压迫 , 高唱《威廉颂》(奥兰治的威廉)冲向敌人 , 并战胜了西班牙统治者 。 荷兰人民对这首代表着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十分地热爱 。 后来 , 这首歌曲便成了荷兰的国歌 。 从此以后 , 许多国家也争相模仿 , 制定出自己国家的国歌 。
满清国歌《巩金瓯》
中国出现国歌的时间较晚 , 至今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 。
因为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对外交往不多 , 没有国歌这个概念 。 到了晚清时期 , 因外交需要 , 才第一次有了国歌 。
1880年 , 清政府驻英国大使、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在出使期间 , 看到西方国家在公共礼仪场合上演奏国歌 , 甚为羡慕和感动 。 他觉得大清帝国也应当有自己的国歌 , 于是上奏朝廷 , 呈上自己拟就的《国乐草案》 , 并为国乐定名为《普天乐》 , 但未能获得批准 。
1896年 , 清政府派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特使 , 去西欧诸国和俄罗斯访问 。
在外国政府举行的欢迎仪式上 , 主方要演奏中国国歌 , 李鸿章十分尴尬 , 他从来没有过国歌这个概念 。 因没有中国国歌 , 李鸿章遂让随员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朝国体的七绝诗加以改编 , 配以古曲 , 作为国歌临时使用 。
歌词最后定为唐朝诗人王建的绝句:“金殿当头紫阁重 , 仙人掌上玉芙蓉 。 太平天子朝天日 , 五色云车驾六龙 。 ”
由于这是李鸿章首创的 , 后人称之为《李中堂乐》 。 但李鸿章回国后 , 这首歌曲并没有被清政府正式使用 。
1910年 , 曾到日本考察过音乐的礼部左参议曹广权 , 鉴于“各国皆有专定国乐 , 极致钦崇 , 遇亲贵游历 , 公使宴集 , 既自奏国乐” , 而“我国国乐从前由出使大臣曾纪泽权宜编制 , 声调缓慢 , 至今各国常致疑问” , 他奏请“整饬礼乐 , 以正人心 。 ”
宣统三年(1911年)6月20日礼部衙门奏拟订国乐办法 , 并由摄政王载沣批准:“声音之道 , 本与政通 。 我朝乐章灿备 , 莫不上合古制 , 蔚为盛世元音 。 际兹环流交会之时 , 亟宜仰述先漠 , 专定国乐 , 以扬盛德 , 而壮声容 。 考东西列邦 , 国乐一经颁定 , 举凡陆海军队 , 暨外交公请 , 无不一律通行;良以全国饮崇 , 不容歧异也 。 推清国乐 , 迄今未经编制;即前出使大臣曾纪泽所拟 , 亦未奏定颁行 。 自陆军部成立以来 , 则又另制一章 , 指为国乐 , 各邦已有传习之者 , 殊不足以表示尊崇 , 垂诸久远 。 查礼部奏请由使臣考求欧洲及日本等国乐谱 , 兹经咨送前来 , 臣等详细研求 , 窃以为我国朝会燕飨所用乐章 , 典丽面皇 , 允宜奉为指则 , 至各国国乐 , 定义制音 , 类皆别具本原 , 自未可舍己从人 , 轻勤盛典 。 所有应定国乐 , 拟请由臣等延聘通才及诸习音乐人员 , 参酌古今乐制 , 详慎审订 , 编制专章 , 奏请钦定颁行 。 ”
典礼院随即开始了国乐的制定工作 , 当时参考了由驻外使节提供的英国(《天佑吾王》)、美国(《星条旗永不落》)、法国(《马赛曲》)、德国(《万岁胜利者的桂冠》)、奥地利(《上帝保佑吾皇弗朗茨》)、俄国(《天佑沙皇》)、日本(《君之代》)国歌 。 后参照日本、英国国歌的形式制定了国乐《巩金瓯》 , 并评价道:“现今各国国乐 , 取义选词不相因袭 , 以尊扬君主休美为主旨者 , 英吉利、俄罗斯、奥地利等国是也;以纪念重大兵事之声绩为主旨者 , 法兰西、美利坚等国是也;以酬祷国运之绵长、夸张国威之强盛为主旨者 , 日本、德意志是也 。 我国国乐 , 义取和平 , 词无夸饰 , 足与英、日辉映 , 增光坛坫矣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