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智库黄奇帆: 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守住,新《土地管理法》将带来几十万亿的红利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黄奇帆: 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守住 , 新《土地管理法》将带来几十万亿的红利
搜狐智库黄奇帆: 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守住,新《土地管理法》将带来几十万亿的红利
本文插图

出品 | 搜狐智库
编辑 | 郑青春
近日 , 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主办的浦山讲坛第16期开讲 , 搜狐财经直播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做“土地之重——解析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主题讲座 。
点击收看更多未来商业课
【搜狐智库黄奇帆: 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守住,新《土地管理法》将带来几十万亿的红利】黄奇帆认为 , 耕地是中国人的饭碗所在 , 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守住 。 新《土地管理法》不仅不会减少耕地保护 , 反而会增加耕地面积 。 这一次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不亚于80年代农村承包制改革 , 也不亚于90年代初的土地批租市场改革 。 这次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会在今后数十年产生几十万亿的红利 。
黄奇帆表示 , 200年来 , 全世界的城市化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城市土地扩张、农村耕地减少的过程 。 事实上 , 城市化过程是农村土地耕地增加的过程 。
“因为农村中每个农民、每个农户人均占用建设性用地差不多是300平方米 。 农民到了城里后 , 在城里不管是交通、学校、医院还是工厂、住房 , 所占的地一般是人均100平方米 。 所以 , 1亿农民进城 , 城市地区要增加1万平方公里 , 理论上农村可以减少3万平方公里建设性用地 。 一进一出 , 城乡建设用地相抵之后 , 可以净增加农地2万平方公里 。 ”
黄奇帆指出 , 这是一个理论上的数学计算 , 但在实践操作中 , 至少农村的土地不会减少、农村的耕地不会减少 , 增减挂钩以后会大体平衡 , 甚至农村的耕地还会比城市的建设用地增加得更多 , 这是一个基本的概念 。
他表示 , 农户进城后不管是变成了户籍人口还是常住、流动 , 总之只要在城里 , 就会增加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城市用地的扩张 。 而农村他们又没退出 , 实际上是“两头占地” , 所以就会出现中国每年800多万亩耕地被征用 , 十年征用了8000多万亩 。 加上一些地方可能不规范 , 征用了也没报告 , 所以实际上每十年要减少一亿亩左右的耕地 。
“改革开放40年来 , 我们从1980年的24亿亩耕地到如今的20亿亩耕地 , 一共减少了4亿亩 , 也就是每十年减1亿亩 。 这就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中国的城市化过程还在继续发展 , 但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守住 , 因为这是中国人的饭碗所在 ,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黄奇帆表示 , 新的《土地管理法》的改革、提出了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 。 改革将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红利:
第一 , 耕地得到保护 。 在这一改革的推进下 , 中国现存20亿亩耕地不仅不会减少 , 十年、二十年以后可能还会有所增加 , 变成21亿亩、22亿亩 。
第二 , 农民、农村是最大的受益者 。 在跨地区占补平衡 , 跨地区建设性用地指标、交易、市场资源配置的情况下 , 每年可能有几十亿、几百亿来自发达地区的土地指标购买资金 , 转入至内陆有关省市 。 通过这样的调剂 , 就等于为内陆地区 , 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争取到一笔宝贵资金 。 这笔资金不是财政性划拨 , 而是市场资源配置产生的红利 。
对此 , 黄奇帆认为 , 这一次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不亚于80年代农村承包制改革 , 也不亚于90年代初的土地批租市场改革 。 至2018年 , 中国31个省的土地批租总收入达到30多万亿 , 这笔资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数百个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发展 。
“没有这笔资金 , 现在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改善就是不可能的 。 当然 , 房地产商和各个建设单位花了30多万亿买了这些地以后 , 也要进一步投入上百万亿的房地产开发 , 这也是城市面貌改变和城市化进展中的一个必然需求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