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新媒体盖茨终于无奈:我心累了,建议常常被各国领导人忽略

对于特朗普的“复活节复工” , 盖茨指出 , 美国应像中国一样采取严格封闭措施 , 持续6-8周;在被问及美国半年至一年后社会生活将如何时 , 盖茨指出 , 中国是个好的典范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 , 比尔·盖茨一直是西方勇于讲出病毒真相的人之一 。 而坚持发声、却被冠以各种阴谋论的盖茨 , 眼见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无视警告、造成病毒肆虐全球 , 最终也无奈地表示:心累了 。
《华尔街日报》11日报道称 , 数年之前 , 比尔·盖茨就曾试图告诫很多国家领导人新型传染性疾病的威胁 , 但是很少有人听了进去 。
环球时报新媒体盖茨终于无奈:我心累了,建议常常被各国领导人忽略
文章图片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我感到心累 , ”盖茨当天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 , “探讨疫情的全部意义在于 , 能够及时采取行动 , 并将伤害降到最低 。 ”
而回首过往 , 比尔·盖茨表示:“我希望我做的事能再多些 , 好唤醒大家对危机的意识 。 ”
现年64岁的比尔·盖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挺身而出 , 在特朗普政府反复炮制污名甩锅中国、煽动反华情绪的环境下 , 依旧敢于直谏抗疫措施 , 坦陈事实 。
对于特朗普的“复活节复工” , 盖茨指出 , 美国应像中国一样采取严格封闭措施 , 持续6-8周;在被问及美国半年至一年后社会生活将如何时 , 盖茨指出 , 中国是个好的典范 。
而在特朗普宣布停止资助世卫组织后 , 盖茨在推特上发文支持世卫组织:“世界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世卫组织 。 ”
环球时报新媒体盖茨终于无奈:我心累了,建议常常被各国领导人忽略
文章图片
早在2月份 , 比尔·盖茨曾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指出:“从新冠病毒的表现看 , 它正是那种百年一遇的病原体 , 我们此前一直在担心这个 。 ”
“大流行是少数有能力让世界大幅倒退长达几十年的灾难之一 。 ”盖茨在文章中写道 。
迄今为止 , 盖茨和其妻子梅琳达成立基金会已承诺投入3.05亿美元 , 用于开发新冠疫苗和药物 , 以及购买药品和用品援助低收入国家 。
在提醒全球性传染病方面 , 盖茨也在多年前就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
2014年发生埃博拉疫情之后 , 盖茨曾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整体而言 , 世界还没准备好应对大流行 。 ”
2015年3月 , 盖茨在TED演讲时警告称:“传染病大流行比核战争对世界的威胁更大” , 因为“各国为此建立的防御机制非常少” 。 他呼吁建立一个国际预警和应对系统 。
2016年 , 盖茨曾向美国总统候选人们阐述过大流行的风险 , 并敦促他们将备灾作为国家优先政策 。 当年12月 , 他还在特朗普大厦举行的会议中向刚刚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建议 。 对此 , 白宫方面拒绝置评 。
在2017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 , 盖茨再次强调:“准备应对全球大流行与核威慑以及避免气候灾难一样重要 。 ”
对于建立更好的公共卫生防御体系 , 盖茨表示:“绝对不是只有我有这样的想法 。 我的声音特别之处也仅在于 , 我并没有毕生都投身于传染病(防控) 。 ”
盖茨指出 , 虽然他花了很多钱 , 但是真正能做到防控疫情的只有各国政府 。
“在我与欧洲、美国、全世界的高层领导人的会面当中 , 我都会提到疫情的危险 。 ”盖茨认为 , 慈善事业是“催化剂” , “我在基金会投入了数亿美元 , 但实际上这是政府的工作 , 正如国防预算是为了应对战争爆发一样 。 ”
而很多国家领导人口头上赞同盖茨的看法 , 但是真正愿意花预算采取实际行动的却寥寥 。
报道称 , 有公共卫生和全球发展领域的专家批评盖茨及其基金会 , 称其在“自我任命” 。 他们称 , 盖茨的基金会“凭借其充沛的资金” , 在“一些情况下会决定哪些疾病更重要 , 以及如何进行应对” 。
对此 , 盖茨回应道:“我们所做的 , 不过是花自己的钱 , 并分享我们的观点 。 最终做决定的 , 并不是我们 。 ”
报道指出 , 近几周以来 , 比尔·盖茨在网络上遭遇了“左右两派”评论人士和新闻的猛烈抨击 。
有人称他投身慈善事业 , 是为了“磨掉其残酷资本家的形象”;甚至有人声称 , 他之所以说针对中国做“新冠应对调查”是在“分散注意力” , 目的是“为了保护中国” 。
在西方 , 针对盖茨的阴谋论也是层出不穷 。
反疫苗组织、部分右翼极端分子及各路网络喷子则声称比尔·盖茨“试图利用疫情夺取全球的卫生系统” 。
社交媒体上 , 有人称是盖茨“制造了新冠病毒 , 再通过疫苗牟利” , 还有人称他“试图通过病毒谋杀人类控制人口” 。
在美国得州 , “居家令”的抗议者们高喊“新冠是骗局”“逮捕比尔·盖茨” 。 类似的剧情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上演 。
【环球时报新媒体盖茨终于无奈:我心累了,建议常常被各国领导人忽略】来源:观察者网白紫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