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韵尽显追思、悔恨与迷惘,柳永词一曲《少年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 , 北宋著名词人 , 婉约派代表人物 。 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
柳永长于慢词 ,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 , 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 词风婉约 , 词作甚丰 , 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 。 词作流传极广 , 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 。
柳永虽然出身官宦世家 , 但其为人放荡不羁 , 终身潦倒 。 也许是受家世影响 , 曾经怀有入世的志向 , 但另一方面他又生性浪漫 , 所以他的词往往有一种“失志”的悲哀 。
文章图片
柳永早年名落孙山的时候 , 还可以“浅斟低唱”聊以慰藉 , 而当他年华逝去 , 对于冶游之事失去了当年的意向 , 在志向落空后 , 他笔下的词又增加了一种感情也失去寄托之所的悲慨 。
柳永晚年写的这首《少年游》一词 , 堪称是其悲苦一生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 , 高柳乱蝉嘶 。
夕阳岛外 , 秋风原上 , 目断四天垂 。
归云一去无踪迹 , 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 , 酒徒萧索 , 不似去年时 。
虽然这首词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 却没有秋天那种秋高气爽 , 天高云淡之意 , 全词弥漫着萧瑟凄凉的沧桑感 。
在这首词中 , 柳永没有了高远飞扬的意兴 , 也消失了曾经的那份迷恋眷念 , 只留下了悔恨和迷惘 , 青春不再 。
文章图片
长安道向来是追名逐利的道路 , 自古而今 , 车轮滚滚 , 从不停歇 。 而一个“古”字增添了不少古韵 , 产生了无限的沧桑感 。 从这一句 , 暗含了柳永对于宦海沉浮 , 争逐之事早已灰心淡薄 , 传达出对今古沧桑的深沉感慨 。
秋天的蝉鸣本就有一种凄凉之感 , 而柳永在前面加了一个“乱”字 , 不仅写出了蝉声的纷杂缭乱 , 同时更是表现了柳永因凄凉的蝉鸣引起了自己的愁绪 。
这首词的上阙描绘出一幅秋日深远辽阔的萧瑟画面 , 柳永表达了自己当时飘零落拓 , 望断念绝 , 感慨极深 。
下阙开始描写自己对过去的追思 , 可是 , 一切希望和欢乐已经不复存在 , 再也回不去 。
这首《少年游》极能表现柳永一生之悲剧而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 。
文章图片
天下的事物变化无常 , 曾经内心满载着愿望与期待的志向落空 。 而早年失意时遇到的朋友大都也已零落凋零 , 志意无成 , 可青春却一去不复返 。 此刻 , 可想而知柳永的内心饱含着悲哀与叹息 。
柳永这一生本就天性禀赋 , 生性浪漫 , 却生在这传统的士族家庭中 , 已经注定了他是一个矛盾也不被接纳的悲剧人物 。
宋代词人叶梦得在《避署录话》中记下柳永以谱写歌词而终生不遇之故事 , 曾慨然论之曰:“永亦善他文辞 , 而偶先以是得名 , 始悔为己累 , ……而终不能救 。 择术不可不慎 。 ”
【史家之韵尽显追思、悔恨与迷惘,柳永词一曲《少年游》】柳永在文学上是成功的 , 但其一生借歌酒风流以自遣 , 而歌酒风流毕竟只是一种麻醉 , 并非可以长久依恃之物 , 因而 , 他的一生实际上是悲剧的 , 是值得后人同情 , 也是值得后人反省的 。
推荐阅读
- 尤物谈娱乐|贤女敬夫”,啥意思?简单的话里尽显老祖宗智慧,俗语“痴人畏妇
- 欧阳香阳|她是晚清的第一美人,黑白照都尽显美貌,却被慈禧苦害一生,原创
- 阿柱带你读历史|为何后世史家都看不惯他,纷纷指责,战国时的孟尝君很有名望
- 红楼不红|到底是无病呻吟,还是确有其事?,史湘云在史家受到的刁难
- 猴哥解说|古人讲“官不入民宅,父不进子房”,有何来由?尽显老祖宗的智慧,原创
- 史家讲谈|巅峰时期的三国武将排名,黄忠排第二,关羽第三,原创
- 史家讲谈|与于谦各掌政权与兵权,朱祁镇怎就轻易复位?,朱祁钰坐帝位8年
- 传统文化常识|为何还说史家“败落”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史湘云的叔叔升官
- 雨中电竞|被清军俘虏后摇尾乞怜,供词令史家汗颜,他是太平天国“幼天王”
- 史家之韵并最终实现大胜仗,常遇春有多猛?敢于顶撞军中被敬若神明的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