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唐帝国的癌:成德节度使史略
一
安史之乱后 , 由叛军降将摇身一变而成的河北地区各节度使 , 挂着唐王朝的旗号 , 实际过着高度自治的逍遥日子 , 形成以成德、卢龙、魏博这“河朔三镇”为核心的藩镇割据局面 。 陈寅恪先生即指出:
其(河朔三镇)政治、军事、财政等与长安中央政府实际上固无隶属之关系 。
成德节度使辖区领有今河北中部地区 , 以恒州(河北正定)为首府 , 军事、经济实力在河朔三镇中首屈一指 。 它的每一次动荡 , 都能搅得唐王朝坐立不安 。
唐王朝对首任成德节度使张忠志寄予厚望 , 尽力笼络 。 唐代宗赐张忠志以国姓 , 并为其改名为“宝臣” 。 希望李宝臣能忠于朝廷 , 成为大唐在河北地区的擎天柱 。
把国姓作为对李宝臣的赏赐 , 有言之成理的逻辑 。 李宝臣是奚族人 , 本无姓氏;从军之后跟他当时的首领姓张 , 起汉名张忠志;后来跟安禄山造反 , 又姓安 , 叫安忠志 。 皇帝由此认为此人喜欢跟着领导姓 , 跟了谁的姓 , 谁就是他的领导 , 既然现在归顺 , 那自然就该跟朕姓李 。 刚开始时 , 姓了李的宝臣的确如皇帝所愿 , 在河北乖乖地待了好长一阵子 , 没给朝廷弄出什么幺蛾子 。
文章图片
河朔三镇
不过 , 该来的还是会来 。 公元778年 ,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八月 ,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上书给皇帝说 , 自己最近忽然不想姓李了 , 还是想姓张 , 请皇帝同意自己退回国姓 , 改回姓张 。 皇帝很大度 , 准了他改姓的要求 。
半年后 , 嫌弃国姓的张宝臣 , 又忽然觉得跟皇帝姓其实挺好 , 上书请皇上再赐他一回国姓 。 可能张宝臣真就觉得这是个好玩的事情 , 奚族人本来就没有姓氏文化 , 自然不会认为姓氏有多重要 , 唐王朝最初为他赐姓时的逻辑完全是一厢情愿 , 张宝臣对待姓氏的态度 , 就像现在年轻人对待QQ签名的态度一样 , 兴趣来了想改就改 。
但事关国姓 , 他张宝臣可以这样任性而为 , 朝廷可不这样想 , 这是明目张胆的挑衅与羞辱!朝臣纷纷要求皇帝给与强硬的回复 。 唐代宗却依然十分大度 , 又同意了张宝臣的要求 , 给他改名叫李宝臣 。 成德节度使出手不凡 , 不费一兵一卒就在唐王朝的脸面上涂了又抹 , 抹了又涂 , 谁也无法阻止他 。
没办法 , 成德地处河北核心 , 兵强马壮 , 周边藩镇与李宝臣关系密切 , 朝廷鞭长莫及 , 只好委曲求全 。
文章图片
二
公元781年 , 唐德宗建中二年一月 , 恒州城里发生的一件事 , 像一个诡异的序曲 , 激发了一场狂风暴雨 , 并将在此后的数年间席卷全国 。 什么事这么厉害呢?李宝臣老死了 。
这算什么事?这算个大事!安史之乱后 , 割据藩镇的节度使们凭借其强大的自治权 , 希望自行决定继任者 , 将这个偌大的节度使辖区作为家族私产代代相传 。 但这样的传承毕竟并不正规 , 在道义上完全说不过去 , 会成为朝廷乃至其他节度使们利用的把柄 。
朝廷则会利用前任节度使死去、新任节度使立足未稳的时机试图收复失地 。 李宝臣去世时 , 皇帝已经换成了雄心勃勃的唐德宗 , 他不想河北藩镇再让自己难堪 。
李宝臣死后 , 其子李惟岳想要继位 , 唐德宗不允 , 宣布讨伐成德 , 李惟岳则联合魏博、淄青、山南东道组成同盟 , 互为犄角 , 应对朝廷讨伐 。
成德节度使在混战中负责与支持朝廷的卢龙节度使朱滔对抗 。 战端初启的那半年 , 朝廷全面占优 , 魏博、淄青、山南东道等盟友在南线挨个吃了败仗 。 北线这边 , 朱滔攻势凌厉 , 成德失败在即 。
这时 , 成德大将王武俊又因受李惟岳的猜忌而反水 , 一个回马枪杀到恒州城 , 勒死李惟岳之后代表成德归顺朝廷 。 似乎朝廷胜利在望 。
推荐阅读
- 浩罕|这个中亚小国对大清帝国的挑战,竟预示了鸦片战争的结局?
- 『李秉衡』甲午战争:一场日本帝国与北洋衙门间的战争
- 【日本】封锁日本列岛:扼杀日本帝国的饥饿作战
- 「叶利钦」帝国崩塌:谁一句话决定了苏联的解体
- 帝国■当年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下场如何?三个国家已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