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见古今底下是难缠的经济困局,贯穿始终的财政问题:剥开大唐繁荣的表面( 二 )


政府会根据官员的爵位大小授予他们一部分永业田 , 这一部分的田地可以传给后代 。 根据官员的职业 , 政府再授予一份职业田 , 这一份土地是让官员解决俸禄和办公经费的 , 官员离任之后 , 必须将这部分田地交给下一个官员 。 看似公廨田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 但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不少的问题 。
这些官员是读书人 , 从出租到收税 , 这其中的过程并不简单 , 再加上生产出来的粮食 , 如何运输 , 储藏和买卖 , 这些都是技术活 , 如果没有一点商业头脑 , 是很容易经营失败 。 以至于官员没有俸禄 , 随着官员的增多 , 职业田就变得越来越多 , 占用百姓土地的现象就越来越严重 。 所以在贞观11年的时候 , 唐太宗李世民就下令限制职业田的授予 , 转而将官员的损失增加到了公廨钱的身上 。
照见古今底下是难缠的经济困局,贯穿始终的财政问题:剥开大唐繁荣的表面
文章图片
百姓
公廨钱就相当于政府拿着钱叫民间老百姓贷款 , 政府再赚取利息 。 比如在唐代初年 , 借款年利率为100% , 由于战争刚刚结束不久 , 民间经济受阻 , 再加上贷款的利率很高 , 所以早期很少人借款 。 没人借款 , 政府就收不上来利息 , 政府就强迫有钱人必须贷款 。 至于这些有钱人怎么使用这笔钱 , 政府不管 , 但必须每月必须将利息交给政府 。 其实这样做 , 政府显然是明目张胆地讹诈 。 由于财政的不健康 , 唐朝还专门设置放贷的官员 。
据史料记载 , 唐朝中央政府在每个部门都设置一个管公廨钱的官 , 三省六部除了正常的行政官员 , 在这之外还有若干的办事员 , 称为令史 。 比如门下省和中书省带头衔的令史有80多人 , 而尚书省仅户部一部就有令史170人 。 唐高祖专门让这些人管理公廨钱 , 让他们去放贷和收利息 。 而做这种事得有点经济方面的学问吧 ,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非专业人士 , 就造成了经常亏本 , 也无法控制贷款的风险 。 显然 , 依靠公廨钱来筹措办公经费和补贴官员不是一个好办法 。 唐太宗时期 , 依据公廨钱制定了一套考核制度 , 让令史必须盈利 , 完成任务的受到奖励 , 完不成任务的受到惩罚 。 在唐朝繁荣的背后 , 政府始终处于财政赤字状态 , 为今后唐朝产生节度使以及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 。
照见古今底下是难缠的经济困局,贯穿始终的财政问题:剥开大唐繁荣的表面
文章图片
公廨钱第三部分: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为何会出现藩镇割据?
其实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性质是一样的 , 我们可以推导一下它的内在逻辑 。 中央政府的财政不健康 , 导致国家收不上来税 , 养兵需要大量的钱 , 但是国家出不起 , 所以就大力的发展府兵制以及将各个地方的权利分给节度使 , 以至于节度使拥有兵权、财权 。 节度使的权力扩大 , 地方上的力量增强 , 而使中央的力量下降 , 致使地方有了力量和中央对抗 , 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就是在这种内在机制中成长起来的 。
皇帝将养兵的压力给了节度使 , 中央的财政减轻了 , 但是却导致了地方上的权力过大 。 这其实和东汉末年各州的刺史的情况很像 , 但是唐王朝却没有吸取东汉末年的教训 。 唐朝的府兵制继承自北魏的鲜卑人 , 这是一种打仗和务农两不误的制度 , 打仗时用兵 , 不打仗时种地 。 这其中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 , 中央和军队的联系被割裂了 , 他们之间存在的国家出钱养兵 , 士兵出力打仗 , 这种关系就不存在了 。
照见古今底下是难缠的经济困局,贯穿始终的财政问题:剥开大唐繁荣的表面
文章图片
马嵬坡
其实出现藩镇割据的直接推手是皇帝本身 , 唐玄宗时期有了开元盛世 , 但是天宝年间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变局 。 如果按常规的历史来解释 , 唐玄宗早期英明神武 , 后期昏庸不堪 , 但是唐玄宗的统治是从始而终 。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答案是财政 , 早期唐玄宗任用贤相姚崇、张九龄等 , 但是这些人只会节流 , 不会开源 , 他们主要的方法 , 比如让皇帝不要大兴土木 , 减少对外战争等 。 但是随着财政压力的增大 , 比如开元21年 , 官员的数量达到了17686人 , 地方上的吏也达到了57416人 , 仅在宫中 , 宫女多达四万人 , 带品的宦官达到3000人 , 再加上各种生活开支 , 唐玄宗吃不消了 , 这还没有加上对外战争的花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