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舌尖上的高考,什么聪明药都不补脑( 四 )


莫达非尼被称为学霸必备 。 /图虫创意
原本 , 补脑神器们脱离实际的营销口号只可能在白日梦中实现 , 但忧心考试的家长和学生们却不愿放弃这种想象力 。
在想要变聪明这件事上 , 人类从来不会停止 , 只不过所有美好的期望 , 最后不要变成了献给阿尔吉农的花束 。
到底有没有补脑这回事?

补脑不一定存在 , 但是补脑行业的红利可都是真金白银 。
在中国 , 保健品行业的规模已经从2002年的44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376亿元 , 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 。 而考生的保健品就是其中重要的支撑部分 。
在沈阳南六药材批发市场 , 某款市场价568元的知名补脑产品 , 仅需85元 。 而某款缓解视疲劳的口服液 , 在这里的批发价是8.5元 , 它的一般零售价要达到80元左右 。
备考补品的利润空间不敢想象 。 /图虫创意
有相关人士分析了补脑保健品的利益链 。 以一款198元的补脑产品为例 。 它的进货价是20元 , 其中包括6元包装费和6元左右的生产商利润 , 保健品的内容物实际成本为8元左右 , 剩下的178元都是利润空间 。
保健品不同于药品 , 在没有国家限价的背景下 , 药店方进货后可以自行定价 , 利润都在百分之几百以上 。
每年从三月份开始 , 针对考生的保健品销售就进入了旺季 。 其实大多数家长都知道 , 高考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不是吃几盒保健品就可以减轻的 。 但是他们也不排斥用这种方式来增加一份心理上的支持 。
之前湖北孝感惊现“史上最刻苦吊水班”的新闻还历历在目 。 几乎一整个教室的学生都边打吊瓶边复习的场面 , 颇为壮观 。
“吊水班”校方后被记过处分 。 /《南方日报》新闻图
吊瓶里打的都是氨基酸 , 学校解释道 , “国家规定 , 每年给高考学生10元的氨基酸补贴” 。
这甚至不是什么奇事 , 有网友表示他们那儿的人基本上都打过 。
“为什么要打呢 , 主要是大家都在打 。 我妈说别人打了 , 我们也要打 , 不能输在这事儿上 。 班上同学打得最多的 , 每隔一个月就去打一瓶 , 都成习惯了 。 ”
在这样“不打白不打 , 不吃白不吃”的背景下 , 考生和家长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 。 产品可以没有效果 , 但高考也是心理战 , 少人一头这种事绝对不能发生 。
高考的方方面面都被塑造成一种竞争 。 /图虫创意
在湖南一所重点高中 , 班上60个孩子里 , 27个都在吃补脑神器 , 包括蛋白粉、氨基酸、DHA等 , 还有同学上课的时候嘴里都含着西洋参 。
事实上 , “补脑”从来没有在我国27类保健食品功能中出现过 。 我们花大价钱追求的磷脂酰胆碱类、氨基酸、复合维生素等物中 , 并没有什么黑科技 , 只要保持合理的饮食就不会缺乏 。
所谓的“缺”和“补”都是带货的传统套路 。 毕竟一句“缺乏锌会影响智力发育、记忆力下降、免疫力受损” , 并不能推导出补锌就能让记忆力提高 。
绝大多数魔鬼营销的神器都走向了同一条“残暴的欢愉 , 终将以残暴为结局”的灰飞烟灭之路 。
平衡饮食才是“补脑”的不二法则 。 /图虫创意
老一代补脑神器退下了 , 但人们对此形成的抗体又一次在新玩法前失去了作用 。 鱼油、蔓越莓、葡萄籽、胶原蛋白……听着就觉得距离肝功能损伤不远了 。
文章的最后 , 是一条来自食药监总局的温馨提示:
“考生成绩除了平常刻苦学习和积累 , 没有短时间提高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 。 ”
李锐 & 廖雪贞. (1998). 生命1号健脑强身及促骨生长的实验研究. 中成药 020(011) 33-37.
《功能性营养品走俏 太阳神、太太口服液等昙花一现》第一财经2017-03-05
《中国保健品往事》36氪2019-10-2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