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趣闻宝钗是闺房之秀,前者更加难得,为何偏爱林黛玉?黛玉是林下之风
_本文原题为:为何偏爱林黛玉?黛玉是林下之风 , 宝钗是闺房之秀 , 前者更加难得
红楼梦中 , 薛宝钗和林黛玉 , 都是十二金钗之首 。
据著名文学家林语堂的评论 , 喜欢林黛玉 , 还是喜欢薛宝钗 , 甚至可以成为判断中国人性格的一个标准 。 原话是这么说的——
“你要想了解中国人的脾性吗?很简单 , 你喜欢林黛玉还是喜欢薛宝钗?”
而一直以来 , 关于作者到底喜欢黛玉 , 还是宝钗 , 也是众说纷纭 。
文章图片
一、初读 , 觉得尊薛而抑林
我国古代 , 自汉武帝后 , 一直尊儒重礼 。
这里的儒 , 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这里的礼 , 便是古代的尊卑等级制度 。
儒家讲究“克己复礼” , 即克制自己的人性所谓丑恶的一面 , 尊重古代的礼法制度 。 要做到亲近尊长 , 忠于君主 。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 , 薛宝钗似乎更符合这个标准 。
宝钗在书中 , 是出了名的端庄大气 。 她每日都会去请安 , 绝不会失礼;她处处守礼 , 虽然才华横溢 , 但将心思更多放在女红之上;她重视尊卑秩序 , 绝不会和丫鬟互姐妹 。
金钏儿事件 , 很多人说宝钗冷血 。 但实则 , 她不是冷血 , 她只是遵守世俗的规矩 , 说出了当时等级制度背后的残忍 , 如此而已 。
宝钗“品格端方 , 容貌丰美 , 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 又“行为豁达 , 随分从时 , 不比黛玉孤高自许 , 目无下尘 , 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 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 , 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
第五回中 , 宝钗初入贾府 , 似乎便比黛玉更加得人心 , 也更加得小丫头们的欢喜 。 甚至连目下无尘的黛玉 , 都“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
红楼一书 , 写了数百人物 , 每个都栩栩如生 。 初读红楼时 , 光是记住这些人的名字 , 便已经头昏脑胀 , 读起文字来 , 更是匆匆忙忙 , 很难细致去品味其中内在的涵义 。
上述那一大段的文字 , 似乎都在说黛玉比不了宝钗豁达 , 比不了她端庄贤惠 , 故而认为作者更偏爱宝钗 。
文章图片
二、再读 , 渐渐开始不喜宝钗
儒家学派里 , 孔子除了提出“克己复礼”外 , 其实还提出了另外一个概念 , 即不要成为老好人 。
所谓的老好人 , 是个贬义词 。 这个词 , 大多用在那些言行不一 , 处处讨好 , 不愿得罪人的人 。
《论语》阳货篇 , 有孔子的一句话 , 是这样的——
“乡愿 , 德之贼也 。 ”
这里的“乡愿” , 便是如今我们常说的老好人 。
而孟子同样对此做了解释 。 在《孟子?尽心下》中 , 他说:
“阉然媚于世也者 , 是乡原也 。 ……同乎流俗 , 合乎污世 , 居之似忠信 , 行之似廉洁 , 众皆悦之 , 自以为是 , 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 , 故曰"德之贼"也 。 ”
阉然媚于世 , 这五个字 , 便将这种“老好人”的丑态 , 揭露得淋漓尽致 。
再读红楼 , 渐渐开始不喜欢宝钗 , 虽然她只是个少女 , 可身上也展现出来了些许“乡愿”的气质 。
她的一年四季 , 都在送礼物 , 编各种精致的物件 , 送给大观园的姐妹;她明哲保身 , 不关自己的事绝不开口;她很淡漠 , 对于人性之间的柔情 , 并不那么相信 , 理智的选择让人有些寒心 。
当然 , 那时候还不懂得 , 宝钗只是个少女 , 当不得“乡愿”这么重的词语 。 只觉得这样的性子 , 并不适合交朋友 , 更不愿与之来往 。
文章图片
三、任是无情也动人 , 心头好却是林黛玉
后来再读红楼 , 也开始认识到 , 宝钗其实是个很优秀的女子 。
推荐阅读
- 萧家老大|死时无棺下葬,明朝趣闻:他生前富可敌国
- 小品红楼|难怪宝玉娶了宝钗还意难平,看宝黛青梅竹马的日常
- 青葱叙文化|令薛宝钗来贾家的目的无所遁形,谁尴尬谁知道,妙玉的一件东西
- 南乔江火|也不愿意和她白头偕老,薛宝钗做了什么?让宝玉宁愿出家
- 汉史趣闻|为何不给周亚夫筷子?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汉景帝请客吃饭
- 栀子花开时|你看薛宝钗什么来头越想越后怕,难怪《红楼梦》问世被禁
- 长街历史趣闻|真的给亲兄弟上了一课,伯夷与叔齐放弃君位
- 天涯的心梦|你就知道了,薛宝钗真的爱贾宝玉吗?看看元春这次送的端午节礼物
- 长街历史趣闻|被同胞出卖后全部阵亡,打鬼子(135):中国军队袭击日军
- 趣闻奇事|晋惠帝是昏君还是仁君?他真的是个被人玩弄的“智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