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忱后梁山时代的辉煌:重聚梁山三十二位好汉,远赴重洋开基立业


自《水浒传》面世以来 , 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 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 成为中国小说创作的一部典范之作 。 在该书传播的过程中 , 许多文学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好恶 , 对这部经典著作进行了补充和改编 。 据不完全统计 , 在明清两朝的近百年时间里面 , 以梁山好汉为背景创作的续书就有十多部 。 其中 , 影响较为广泛的除了《荡寇志》之外 , 还有一部经典之作就是《水浒后传》 。

陈忱后梁山时代的辉煌:重聚梁山三十二位好汉,远赴重洋开基立业
本文插图

《水浒后传》该书的作者 , 是明末清初的浙江省湖州市籍人陈忱 。 他是一位博学多识、涉猎广泛、对古籍野史、灯谜民俗等方面都有广泛研究的文学家 。 陈忱少年时曾潜居在野寺之中 , 在清苦的生活环境下废寝忘食苦读三年 。 但是 , 他并不满足于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 , 随后开始了四年之久的游历生活 。 在游览名山大川的过程中 , 陈忱增长了不少见闻和学识 , 这也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陈忱后梁山时代的辉煌:重聚梁山三十二位好汉,远赴重洋开基立业
本文插图

大明灭亡时 , 面对支离破碎的山河 , 陈忱感慨万千 , 内心强烈的民族情感 , 使他一直坚持以前明遗民自居 , 对清朝充满了鄙夷和不满 。 他跟当时的许多文学家一样 , 选择了归隐的生活 , 将内心的不满、期望与无奈 , 全部倾注到了文学作品之中 。 《水浒后传》就是陈忱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传世遗作之一 。 该书最初名为《古来遗民》 , 书名的用意主要有两个方面 , 一是寓意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与立场;另一方面 , 也是为了逃避清朝初期的迫害 , 不得已而为之 。

陈忱后梁山时代的辉煌:重聚梁山三十二位好汉,远赴重洋开基立业
本文插图

《水浒后传》延续了原著中的故事情节 , 描述了宋江、卢俊义等人被迫害致死后 , 梁山泊幸存的混江龙李俊、活阎罗阮小七等三十二位好汉及英雄的后代们 , 无法忍受腐朽官府的压迫 , 再度揭竿而起 , 惩奸除恶、替天行道的英雄故事 。 众好汉的聚义地点 , 也不再是八百里水泊和梁山大寨 , 而是发展到了更为广袤的大海上 。 众好汉的英雄事迹 , 也从最初的反贪除恶 , 转为对入侵金军的反抗 , 包括惩治祸国的奸臣和投敌的将领 。

陈忱后梁山时代的辉煌:重聚梁山三十二位好汉,远赴重洋开基立业
本文插图

从创作角度来看 , 该书的立意不再局限于内部斗争的小义 , 而是转向了更为博大的大义 。 其中 , 浪子燕青勇救金军强掳的民众 , 冒险深入金营探视沦为阶下囚的宋徽宗 , 众人合力营救陷入金军重围的宋高宗等事迹 , 都体现出了作者内心深处渴望复国、驱逐鞑虏的情怀 。

陈忱后梁山时代的辉煌:重聚梁山三十二位好汉,远赴重洋开基立业
本文插图

作者对混江龙李俊的人生轨迹描述 , 饱含深意 。 李俊起步于太湖 , 转而将势力开拓至大海中的诸多岛屿 , 最后集合众人远赴海外 , 征服暹罗诸岛 , 开基立业 。 作者将南明将领郑成功的真实事迹 , 引入到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之中 。 这也反映了当时大多数前明遗民不屈服清朝统治 , 期望依托海上势力恢复大明王朝的愿望 。

陈忱后梁山时代的辉煌:重聚梁山三十二位好汉,远赴重洋开基立业
本文插图

《水浒后传》的创作精髓 , 在于完全继承和发展了原著中的精神内涵 , 延续了梁山好汉们不畏强暴、铲奸除恶、伸张正义 , 在压迫面前毫不畏惧、勇于斗争、敢于反抗的传统 , 歌颂了疾恶如仇、忠肝义胆、行侠仗义的英雄主义行为 。 同时 , 也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起义军的同情和认可 。 该书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 基本上延续了原著中的面貌 , 在语言上做到了简洁流畅、通俗易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