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兵坚守200多年,终于告别祖辈一穷二白的生活!他致富的秘诀是……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坚守200多年 , 终于告别祖辈一穷二白的生活!他致富的秘诀是……
在绍兴诸暨 , 住得最高的人应该算是东白湖镇廖宅村村民徐金兵了 。他的家在东白山龙门顶、海拔740米处 , 徐金兵和他的祖辈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00多年 。
“五一”期间 , 当采访人员爬了1个多小时的山来到徐金兵家时 , 却惊讶地发现有不少游客正在徐金兵的家庭农庄里休息、吃饭 , 徐金兵和妻子显得格外忙碌 。
今年54岁的徐金兵曾经无比渴望走出大山 , 但最终还是选择像祖辈一样坚守大山 。 不过和一穷二白的祖辈截然不同的是 , 徐金兵已经尝到了东白山良好生态带给他的甜头 ,那延绵不绝的青山 , 如今已真正成为徐金兵发家致富的“金山” 。
【徐金兵坚守200多年,终于告别祖辈一穷二白的生活!他致富的秘诀是……】徐金兵坚守200多年,终于告别祖辈一穷二白的生活!他致富的秘诀是……
本文插图

方圆5公里没有一户村民
东白山位于会稽山脉南端 , 主峰太白尖高1194.6米 , 是绍兴地区的第一高峰 。 从山脚的廖宅村沿小径蜿蜒而上 , 一路层峦叠翠、古藤虬结、幽泉飞瀑 , 风景十分秀美 。
徐金兵是家族的第7代 , 听祖上说 , 他们一脉祖籍在东阳市巍山镇光里湖村 , 当时由于缺少柴木 , 便将家搬到了东白山龙门顶 。
徐家方圆5公里内 , 没有一户村民 。 徐金兵的童年 , 一直与大山为伴 , 光着屁股在山上到处乱窜 , 到了上学的年纪 , 他才第一次走出大山 。
16岁那年 , 初中未毕业的徐金兵就跟着大人们一起开垦大山 。 山里的生活又苦又枯燥 , 年轻的徐金兵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愿望 , 那就是离开这座大山!“村里晚上放电影 , 我却住在山上 , 都没机会看 。 ”徐金兵说 。
但最后 , 徐金兵还是选择守护几代人用汗水开垦出来的茶园 。
用干菜招待第一拨客人
徐金兵创办的家庭农庄 , 是他一直守护的东白山回馈给他的一份大礼 。
不知从何时起 , 登山热潮渐渐兴起 , 来东白山的人多起来了 。 1995年的一天 , 有两个身穿登山服、背着绳索的人来到他家 , 说是肚子实在饿得受不了 , 想弄点饭吃 。
闲聊时徐金兵得知 , 他们是义乌人 , 听说东白山风景秀美 , 便慕名而来 。 因为家里没有准备招待客人的饭菜 , 徐金兵只做了日常吃的一碗干菜、一碗马铃薯 。吃饱了的两个客人最后拿出7块钱感谢徐金兵 。 这也是徐金兵在山上招待的第一波客人 。
真正让徐金兵全家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 , 是在2004年 , 诸暨市建立东白湖生态旅游区 , 打造该市旅游三大线中的东线 。 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 , 东白山上的百米瀑布、高山湿地等迷人的自然风光越来越广为人知 。 徐金兵家距离东白山顶只有40分钟的路程 , 是游客登东白山的必经之地 , 于是他将3间用石头和泥土垒成的小屋正式升级成100多平方米的家庭农庄 , 接着又隔出几间房间布置成客房 , 给游客提供一个暂时休息的场所 。
“现在每个双休日都有大量的游客上山 , 节假日期间更是超过500人 , 有一年五一劳动节一天就有40多桌客人 。 ”徐金兵说 。
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
采访人员来到龙门顶时 , 正是山上春茶采摘旺季 , 每年这时 , 也是徐金兵最忙碌的时节 。
徐金兵家门口的茶山 , 是徐家历经几代人开垦出来的 , 由于高山环境和东白山肥沃的土壤资源 , 茶叶品质很高 。 随着东白山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和游客的不断增多 , 龙门顶茶叶成了抢手货 , 1200元500克的茶叶足不出户就可以全部销完 。
此后 , 徐金兵和山上其他茶农一起成立了东白山龙门顶茶叶专业合作社 , 办起了茶厂 , 还拥有自己的茶叶品牌 , 很快在诸暨茶叶市场站稳了脚跟 , 每年有几十万元的收入 。今年 , 他把山上30多户村民的茶叶青叶全部收购 , 然后由他统一销售 , 带动村民们一起致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