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十七年从电视剧《成化十四年》看明朝的四大特务机关


最近又有一部明朝的电视剧很火啊 , 《成化十四年》 , 里面提到了汪直 , 说到他建立的西厂 。 本文就把明朝的“三厂一卫”梳理一下 , 讲讲它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甲申十七年从电视剧《成化十四年》看明朝的四大特务机关
本文插图

“三厂”是指东厂、西厂、内行厂 , “一卫”就是锦衣卫 , 都是明朝响当当的情报机构 。
顺便说一下 , 内行厂的“行” , 读háng 。
首先说明 , 锦衣卫是军队 , 另外三厂也不全是太监 。 普通老百姓看着绣春刀只有眼红的份儿 , 充其量加入东厂 , 成为办事“番子” , 可以在北京欺男霸女 , 吃饭不给钱 , 也算是人生巅峰了 。
那么这“三厂一卫”哪个更厉害呢?它们之间的从属关系又是怎么样?为什么电视剧里提到“厂督”这个称呼就觉得很NB呢?
本文就系统的介绍一下“三厂一卫” , 其实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一卫三厂” , 看看它们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 持续了多长时间 , 内部构成又是怎么样 。 分析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 , 以及一个由末代司礼监掌印太监带来的历史上的让人唏嘘的故事 。
明朝的“三厂一卫”
首先是锦衣卫
明朝初年的军制是比较简单的“卫所”制 , 每“卫”所辖军士约5000人 , 下面设立“所” , 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 , 顾名思义 , 就是所辖的军士是千人和百人的区别 , 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48处 。 洪武十五年(1382年) , 朱元璋下令改革禁卫军 , 成立了全新的十二亲军卫 , 其中就有锦衣卫 。
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 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 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 。 锦衣卫有自己的诏狱 , 可以逮捕皇帝以下的任何人 , 而且不经过公开的审讯 。
朱元璋时期 , 锦衣卫办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 在郭恒案和空印案中也奉命活跃其中 , 是朱元璋手里的大杀器 。 洪武二十年(1387年) , 朱元璋面对群臣的反对去除了锦衣卫的诏狱 , 刑狱之权回归刑部、督察院和大理寺等传统国家执法部门 。
朱棣登基后 , 重新恢复了锦衣卫的全部权力 , 甚至有所加强 。 他在锦衣卫镇抚司的下面设置北镇抚司 , 重制诏狱 , 可以任意抓捕罪犯 , 属于皇帝直接管辖的案件 , 国家司法机关无权过问 。 迁都北京后 , 锦衣卫的所在地在承天门外千步廊 , 挨着国家的六部 。
成化年间 , 注意 , 这就是这个电视剧的背景了 。 设置南镇抚司 , 专管本卫的法纪、军纪、监察、人员管理等职责 , 有人事监督权 , 从组织结构上看南镇抚司理论上可以管辖北镇抚司 。 但北镇抚司因为有诏狱 , 管理皇帝的案件 , 其指挥使更是皇帝的亲信 , 真要是双方撕起逼来皇帝很有可能是向着北镇抚司的 , 所以南镇抚司虽然在组织结构上压北镇抚一头 , 但实际上并不敢造次 , 双方相敬如宾 , 这也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干活的人的权势比监督的人的权势大的局面 。
锦衣卫是军职 , 不属于五军都督府 , 直接向皇帝一人负责 。 其成员都是世系的军户 , 一般外人看着绣春刀只有眼红的分 , 想也不要想 。

甲申十七年从电视剧《成化十四年》看明朝的四大特务机关
本文插图

南北镇抚司最高长官称“指挥使” , 副手叫“同知” , 再下级叫“佥事” , 他们是锦衣卫的高级官员 , 也是各种电视剧里主角的造型 。 再往下是“镇抚使” , 下设卫所 , 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 , 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 。 人员配置和品级如下:
指挥使一人 , 正三品;
指挥同知二人 , 从三品;
指挥佥事二人 , 正四品;
镇抚使二人 , 从四品;
十四所千户十四人 , 正五品;
副千户 , 从五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