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线性甲类再提纯,走进 Robert Koda 的匠人世界


上两期 , 我们向大家介绍了Robert Koda全新的Takumi K-160单声道后级放大器 , 通过对创始人Robert Koch的访谈和对K-160的测试聆听 , 我们对品牌一直所贯穿的纯甲类线性理念得到比较全面的了解 。 如果有留意我们之前介绍的听感 , 很多朋友会觉得十分称奇 , 甲类声音密度高不难发现 , 但要达到有“粘性”和“糯感” , 好像只有美食节目才能体验到了!而市面上很多号称“纯”甲类放大的器材 , 都标榜线性度、密度和模拟感出色 , 但要做到Robert Koda这样放大器的效果 , 确实少之又少了 , 能体验到这种特点的烧友自然更少!那好了 , 如此出色的表现 , 器材是如何“锤炼”而成的呢?
把线性甲类再提纯,走进 Robert Koda 的匠人世界
本文插图

看到Koda英文 , 这是被日化后的单词 , 眼利的烧友会知道日本著名的电子管放大器品牌Kondo , 事实上关系极为紧密 。 别看创始人Koda金头发高鼻梁(南非籍) , 但他曾经在英国Audio Note和日本Kondo工作过 , 跟随过Hiroyasu Kondo近藤公康(Kondo创办人)从事产品设计和研发 , 并一直深受Kondo品牌和日本文化的影响 , 而部分产品也有着Kondo的影子以及浓郁的日本匠人文化 。 Robert Koda LLC.成立于2008年 , 公司位于日本Sizuoka , 之所以称为Koda也有一些Robert Koch个人的原因 。 Robert Koch由于跟随近藤公康 , 长期旅居日本 , 久而久之也融入到当地的生活 , 妻子Toyoda也是日本人 , 为了做出纪念 , Robert把公司和品牌的名字由自己名字Ko与妻子名字Da相结合 。 而巧妙的是 , 妻子的母亲娘家姓也为Koda , Koda家族来自日本Sendai区域 , 在布料织物制作上享誉国际 , 于是Robert Koch把产品名字定为Robert Koda 。
把线性甲类再提纯,走进 Robert Koda 的匠人世界
本文插图

拥有自己的品牌和公司 , 一直是Robert的理想 。 但由于对生产企业运作和商业经验的缺乏 , Robert十分珍惜在Kondo的工作 , 同时他在Kondo上也开拓了更加广阔视野 , 也明白到Hi-End制造业所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 但是不论怎样 , Robert Koch都一直怀着拥有自己品牌的不变方向 。 直到Kondo San离世后 , Robert Koch觉得是时候开展属于自己的事业了 。
把线性甲类再提纯,走进 Robert Koda 的匠人世界
本文插图

Robert Koda创始人Robert Koch
正式另起炉灶的Robert Koch , 公司运营怎么样呢?设计理念和技术与Audio Note和Kondo有怎样的分离?产品目前又有哪些呢?带着这些信息 , 我在早前采访RobertKoch时便进行了一些交流 。 Robert Koch表示 , 他在AudioNote和Kondo工作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东西 , 其中Kondo的技术也让他明白到甲类和线性精髓所在 , 因此在全新的公司和自己的品牌中 , 这种理念会继续延续和贯彻 。 但由于Kondo是属于十分传统的电子管厂商 , 因此在早期的产品开发中Robert Koch也会加入电子管元素 , 其中K-70就是“胆石”混合式设计 , 可以看出Robert Koch不仅没有模仿Audio Note或Kondo , 甚至连运用Audio Note或Kondo名气的想法也没有 。
把线性甲类再提纯,走进 Robert Koda 的匠人世界
本文插图

K-15前级内部构造
除此之外 , K-10和K-15-EX旗舰前级也使用了全晶体式设计 , 而最新的这款K-160后级更是如此 。 按照Robert Koch的表示 , 不管电子管还是晶体管 , 只要有利于音乐和声音还原的表现 , 都会试图用上 , 但他也提出 , 在大功率、速度和瞬态等表现方面 , 晶体管的优势脱颖而出 。 因此可以看到 , 在技术的使用上 , Robert Koch并没有沉迷Audio Note和Kondo传统的技术设计 , 例如在全新的K-160上更展现了他对纯甲类超线性的追求和理解 , 而在当天搭配超级扬声器G?bel Audio Divin大神曲时 , 所展现的驱动力和模拟感 , 可谓两相兼得 , 实属罕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