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权@君权与相权相爱相杀两千年,朱元璋一己之力改写历史,可惜事与愿违( 二 )


三国是个人才辈出、群星闪耀的另类时代 ,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名义上是丞相 , 行使的却是君权:汉天子不过是他手中的傀儡 , 连自己的老婆也无法保全的可怜角色 。曹操借用汉家名号 , 原因在于汉天子仍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 能够借以笼络士人 。他手下第一谋臣相当于曹操的智囊荀彧投奔曹操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认为曹操能够“复兴汉室” 。荀彧后来越来越郁闷 , 是因为他清楚地看到 , 曹氏是汉室最大的敌人 。东吴孙权用人也很有一套 。他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 , 也深知君主的职责就是在适当的位置安排适当的人选 。
君权@君权与相权相爱相杀两千年,朱元璋一己之力改写历史,可惜事与愿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孙权是三国时代惟一享高寿的君王 , 他的名言是“内室不绝问张昭 , 外事不决问周郎” 。两晋到南北朝是绝望与动乱的时代 , 北方被胡马践踏 , 南方不停上演军人篡权的野蛮戏码 。古训及社会习俗而外 , 几乎没有其他可以制约君权的因素 。而窥伺君权者 , 以魏晋南北朝为最 。曹魏代汉、司马氏代曹、南北朝期间权奸、宵小、女祸、宦寺轮番上演政治闹剧 。你方唱罢我登场 , 握有军权的宰相们代行皇权 。此时的宰相与先秦及汉代的宰相不同 , 名分上是宰相 , 行使的却是皇帝的权力 。东晋惟一值得称道的宰相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谢安 , 谢安淝水一战建功 , 前秦苻坚因此役一蹶不振 , 如果苻坚的宰相王猛还活着 , 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或许不会发生 。
唐朝初建时 , 尚有南北朝世家大族遗风影响 , 裙带亲信当国 , 政事堂制度则是为了避免出现危及皇权的权相 。仕途坎坷 , 宦海险恶 , 唐朝宰相结局大多很惨 。唐代的宰相自主意识很强 , 常常能以天下为己任 , 而皇帝常常会迁就那些能干的宰相 。贞观初年 , 太宗和他的宰相集团共同缔造了贞观年间的清明政治和社会繁荣 。权力 , 尤其是不受节制的权力对人的腐蚀是潜移默化的 , 任太宗多么聪明练达 , 终究没有逃过专制集权所导致的君主对宰相的猜忌和隔膜 , 贞观初年互信互敬的君臣融洽场景在太宗晚年很难见到 。那位以敢于直言逆龙鳞的魏征 , 生前崇遇甚隆 , 死后 , 李世民就怀疑这位“老实人”有因私营党的嫌疑 。后来 , 太宗又知晓魏征曾把自己的谏诤言辞书稿给史官褚遂良观看 , 有博名之嫌 , 更加不悦 , 竟然当面悔婚 , 罢掉先前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 , 怒极时还“亲仆其碑” , 一段君臣佳话 , 竟以此为终 。武则天为扫除政敌 , 提拔底层知识分子打压旧贵族 , 鼓励告密、重用酷吏 , 在女皇手下做宰相 , 如同高空走钢丝一样 , 一个不小心 , 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娄师德、狄仁杰以宰相之位的善终 , 其心胸和城府非一般常人所能及 。
君权@君权与相权相爱相杀两千年,朱元璋一己之力改写历史,可惜事与愿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代士人虽然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调 , 在君相关系上却以宰相曲意逢迎为特点 。宋代只有和皇帝同唱一首歌 , 宰相才能在中枢机构站稳脚跟 , 此时的权相 , 不过是皇帝的代言人罢了 。南宋初年 , 宋高宗不停地换宰相 , 直至最善于体贴圣意的秦桧上台 。权相的出现并非意味着宋代相权高涨 , 恰恰相反 , 这是君权压倒相权的结果 , 在宋高宗以后出现的权相 , 无不代表皇帝的意志 , 而宰相不再是制衡皇权的另外一种声音和现实存在的权力实体 。
丞相一职在中央政权里的彻底废除 , 是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 , 罢丞相之职 , 建议权归六部 , 决定权归皇帝 。而最后的三位丞相是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 。为丞相这一制度殉葬的是这最后的三位丞相以及与之有关联的几万人,同时还废除中书省 , 大权均集中于皇帝 ,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