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寒武纪成了一个正常的AI公司( 三 )


寒武纪递交招股书后 , 部分媒体因其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总收入均超过95% , 其中2017-2018年对单一大客户销售占比超过95% , 对营业收入的可持续性存疑 。
对此 , 寒武纪回应称 , 2019年 , 寒武纪拓展云端业务及相应客户 , 公司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下降 , 实现了客户多元化 , 报告期末 , 已不存在向单个客户销售比例超过公司销售总额50%的情况 。
终于,寒武纪成了一个正常的AI公司
本文插图

需要指出的是 , 根据回复报告 , 公司B为中科曙光 , 其与珠海市横琴区管理委员会商务局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 , 两者加起来的份额占寒武纪营业收入的61.03% 。
对于寒武纪向中科曙光销售加速卡的原因及合理性 , 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认为:公司向中科曙光销售加速卡主要系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一期) 项目具体由中科曙光负责总集成 , 公司主导了智能计算集群技术路线的设计 , 该项目使用公司研制的智能芯片及加速卡 。
也就是说 , 在2019年 , 寒武纪在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一期)和(二期)项目中获得了超全年61%的营收 。
整体来看 , 丰富客户 , 削弱大客户营收占比是寒武纪短时间内需要迈过的第一个门槛 。
在主营业务方面 , 寒武纪主要分成四大部分: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以及智能计算集成系统 。
终于,寒武纪成了一个正常的AI公司
本文插图

具体来看 , 2017 年和 2018 年的主要营收来源为IP授权 。 2019 年 , 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产品逐步推向市场 , 进行商业落地 , 并完成了与联想、浪潮、新华三、曙光等终端的适配 , 同时其下一款产品思元 290 已处于内测阶段 , 主要面向人工智能云端训练任务 , 预计2021年实现规模化收入 。 而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预计今年内能形成规模销售 。
可见 , 寒武纪已具备从终端、边缘端到云端的完整智能芯片产品线 。 其认为目前 , 行业内可实现从终端、边缘端到云端完整智能芯片产品线的企业包括英伟达和华为海思 。
商业就是这样充满戏剧性 , 谁能想到两年前还被依靠的华为 , 转身再见成了寒武纪国内的最大竞对呢?与这两大芯片巨头相比 , 寒武纪认为自己有优有劣 。
与英伟达相比 , 寒武纪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其芯片架构针对人工智能应用及各类算法进行了优化 , 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功耗比和性能价格比;产品可以针对国内客户的生态和需求进行优化 , 并且为客户提供快速响应、灵活的技术支持服务 。
与海思相比 , 寒武纪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进入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早 , 具备先发优势 , 积累一批核心技术及专利 , 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业界认可;定位于独立、中立的芯片公司 , 不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的业务 , 避免与自身的客户发生竞争 。
与前述公司相比 , 寒武纪的主要竞争劣势有:

  • 与国际巨头的资金实力及研发投入尚具有较大差距;
  • 软件生态完善程度与英伟达仍有一定差距;
  • 英伟达、华为海思均有成熟完善的销售网络 , 客户对产品的认知程度、市场知名度等方面均优于寒武纪 。

由此可见 , 寒武纪要想在AI芯片领域迅速破局 , 占领一席市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 至于寒武纪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盈利 , 可能是三年 , 也可能是十三年 。
而当下这种营收的不确定性 , 持续亏损的情况 , 迫切上市的心态 , 也让不少人感叹 , 从前那个自带光芒的AI明星寒武纪也开始成为了万千个平凡的AI公司之一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