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寒武纪成了一个正常的AI公司( 二 )


但2019年 , 华为未与寒武纪达成新的合作 , 未来寒武纪预计华为继续大量采购公司产品的可能性也较小 。
如此一来 , 寒武纪也就失去了依赖华为的资格 。
不过 , 失去明星光环和背景加持的寒武纪贸然上市能否让市场买账 , 还是比较难预测的 。
上市初衷:缺钱 , 缺第二个“华为”
或许正是因为寒武纪在去“华为化” , 去“中科院化” , 所以也导致了寒武纪目前的处境比较尴尬 。
一方面 , 丢掉了华为这个大客户 , 本就给寒武纪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
虽然根据最新披露的报告 , 报告期内 , 寒武纪计入当期收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 823.69 万元、6,914.01 万元和 3,386.41 万元 , 前前后后共获得了18笔政府补助金 , 其中北京地区相关单位对其补助次数较多 。 但依旧不能掩盖寒武纪缺钱的事实 。
另一方面 , 寒武纪正在全面推进“云边端”一体化的布局 , 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
之前就有行业观察人士对虎嗅表示:“寒武纪选择此时上市 , 真的是缺钱了 。 ”
值得注意的是 , 本次回复报告中还专门把寒武纪销售人员的收入拿了出来 , 从数据上看 , 2019年销售平均薪资为62.77万 , 同比上涨了49.2% , 同样 , 人数也较前一年增长了60% , 某种程度上讲 , 寒武纪重销售也是一个缺钱的信号 。

终于,寒武纪成了一个正常的AI公司
本文插图

这一点也在回复报告中得到了印证:
公司预计未来 3 年内仍有其他 5-6 款芯片产品需要进行研发投入 。 参照募投项目的研发投入 , 单款智能芯片及系统的研发投入约在 6 亿元左右 。 除了芯片研发本身 , 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强 IC 工艺、芯片、 硬件相关的公共组件技术和模块建设 ,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资金 3-4 亿元;同时公司也将进一步加强跨芯片的基础系统软件公共平台建设 ,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资金 3-4 亿元 。
无疑 , 为了保证后续业务的正常发展 , 寒武纪未来三年仍然是个持续“烧钱”的阶段 , 至少要投入36—44亿元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摆在寒武纪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 要么找到一家采购规模上足以代替华为的客户 , 要么放弃在“云边端”的部分布局 。
关于第一条路 , 寒武纪在回复报告中已经明确 , 短期内难以拓展一家在采购规模上足以替代华为的客户 。
国内其余知名智能手机厂商如小米、OPPO、vivo等绝大多数产品采用高通、联发科等境外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成熟手机芯片产品和方案 , 其自主研发的 SoC 芯片大规模商用仍待时日 , 短期内对于公司智能处理器 IP 产品不存在大规模的采购需求 。
关于第二条路 , 业界的看法还是比较有争议的 。
在一部分人看来 , 目前寒武纪存在一些定位不清的弊端 , 如果它能够专注一个细分领域 , 从商业化落地来讲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
【终于,寒武纪成了一个正常的AI公司】但从寒武纪本身来讲 , 可能是出于各个“蛋糕”都切一点的考虑 , 也可能是在成立之初就定下了“一体化”布局的方向 。
总之 , 这两条路都没能成为寒武纪的最终选择 , 而是出乎意料地走上了IPO的道路 。
毕竟上市的风险比上当下的现状有些微不足道了 。
关于未来:客户变对手 , 营收能力成疑
说到底 , 寒武纪上市之后的营收能力和前景 , 才是市场关心的核心点 , 这部分也理所应当地成了本次上交所问询的重点 。
其实 , 在招股书中 , 寒武纪营收的部分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阐述 , 甚至几项被写在了上市风险提示里 , 比如存在持续亏损、短时间无法盈利、IP业务无法持续发展、客户集中度较高等 。 其中 , 持续亏损和短时间无法盈利可以说是芯片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 。
可客户集中度高却是寒武纪的个性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