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立牌坊,妓女入冤狱”:“灭人欲”的朱熹自己却恣情放纵(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直至有名的“庆元党案” 。《宋史》卷三十七载:十二月辛未 。金遣完颜崇道来贺明年正旦 。是月 , 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 , 诏落熹秘阁修撰 , 罢宫观 。
大意是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 , 时任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之事 。沈继祖罗列朱熹十大罪状 , 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故人财”等等 ,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朱熹竟然“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 , 每之官则与之偕行”, “家妇不夫而孕” 。也就是说朱老夫子“为老不尊”、贪色好淫 , 曾经引诱两个尼姑作宠妾 , 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 。他家中的儿媳则在丈夫死后还怀上身孕 , 疑是“翁媳扒灰”所致……据此 , 沈继祖主张将朱熹斩首 。
说句实话 , “庆元党案” , 其实是皇权体制下一场残酷的派别政治斗争 。宁宗时的外戚韩侂胄为了把持朝政 , 谋划通过攻击朱熹为首的“伪学”代表 , 以打击另一权臣赵汝愚及其势力 。沈继祖上奏的结果 , 宁宗帝原则上“准奏”:赵汝愚遭谪永州 , 朱熹被弹劾挂冠 。宋宁宗还当廷宣布道学为伪学 , 禁止传播道学 。之后还把道学先生视作“逆党”进行清洗打击 , 被朝廷列为“伪学逆党”的官吏多达五十九人 , 朱熹自然便是这个“伪学逆党”的领袖 。由此 , 朱熹的众门生作鸟兽散 , 或藏匿自保 , 或改换门庭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为后世争论不休的是 , 朱熹居然在上表“谢罪”时承认自己“私故人财”、“纳其尼女”等等数条 , 说“深省昨非 , 细寻今是” , 表示要悔过自新 。朱熹是否“纳尼为妾” , 历来争论不休 。问题在于 , 如果此事本属无中生有、捕风捉影 , 朱熹为何要上表主动承认“纳尼为妾”?如果真像是后人一样在皇权高压下的“保命”之举 , 但似乎又与朱熹的行事风格和秉持的儒家“士人”思想大相径庭 。而这份认罪表 , 也一直成为后世攻讦朱熹“伪君子”的主要话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史载时年已六十六岁的朱熹 , 第二次被斥为伪师 , 第二次被逐出朝廷 , 赶回老家 。此次因积怨甚多 , 恐被人所杀 , 有家难回 , 只得离家避走 , 凄凄惶惶奔赴闽赣边境的山区小县江西新城县(现黎川县 , 位武夷山脉西麓) , 在深山峻岭中的福山寺拜佛讲学 , 隐匿不出 。两个已怀身孕的尼姑也随后跟至 , 但福山寺处于四面高山环抱之中 , 十分偏僻 , 朱熹只好将两个尼姑安置在山下村庄居住 。两个尼姑也不时进山给朱熹送粮送菜 , 朱熹很感动 , 朱熹拉着尼姑的手 , 面对着冷冷清清的大山深谷 , 悲戚伤感 , 想过去在京城何等风光显赫 , 望今朝蛰居深山 , 有家难归 , 站在山头 , 眺望福建老家 , 不由得写下《题福山寺》 , 诗云:
“迢迢百里外 , 望望皆闽山 。皎日中天揭 , 浮云也自闲 。”
朱熹此时虽是闲云野鹤 , 但也不失一段浪漫的黄昏恋 。两个尼姑后来也分别给朱熹生下了后代 。朱熹在深山老林中隐匿了几年 , 后因病不得不回到福建建阳老家 。两个尼姑及尼姑所生之子不曾带回建阳 , 于是江西新城县留下朱熹两支后代 , 该县留有朱熹祠堂和族谱 。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 , 朱熹就在一片“伪君子”“假道学”的唾骂声中 , 悲怆而死终年七十一岁 。
【『』“大师立牌坊,妓女入冤狱”:“灭人欲”的朱熹自己却恣情放纵】朱熹的悲剧 , 固然有政治斗争因素使然 , 对他的攻击或真或假 , 总会成为后人谈论的话题 , 但他自身是否也会有责任呢?或许一切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