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 , 协助皇帝处理国家重大政治事务的行政官员一般称为宰相 , 宰的意思是把持 , 相的意思是助理 , 具有辅佐之意 , 在每个朝代的历史上 , 宰相都有不同的名字 , 在中国历史上 ,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有才能并且品性良好的宰相对于历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动机不良的宰相则阻碍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随之国家的产生 , 宰相也就产生了 , 但在秦朝的时候 , 宰相的名字还不固定 , 权力也不是十分的突出 , 春秋时期 , 随着社会发生巨大的演变 , 各诸侯国们都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宰相制度 , 以帮助统治者更好的管理国家 , 其中 , 协助齐国齐桓公兴业的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宰相之一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
文章图片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 , 宰相制度正式确立 , 作为皇帝的第一助手 , 宰相是所有官员的领袖 , 协助统治者处理全国大大小小重要的事务 , 先秦实行的是一宰相制度 , 后又增设左、右两宰相 , 在秦始皇时期 , 王绾、李斯先后任宰相 , 御史大夫是副宰相 , 负责奏章的管理和法令的颁布 , 以及监督文武百官 , 主管全国军事事务的太尉与首相的地位相同 , 然而秦始皇却不大放心 , 于是没有任命太尉 , 而是自行掌管着军事大权 。
汉高祖刘邦以及汉惠帝刘盈分别任第一功臣萧何、曹参为宰相 , 宰相的权力迅速扩大 , 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 , 实际上控制着朝廷行政权力 , 拥有高官厚禄的宰相对最高统治者构成了威胁 , 到了汉代 , 宰相与皇帝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暴露并且激化 , 于是皇帝决定采取分化宰相权力的措施 , 从而使皇权不断的集中 。
汉武帝时期 , 为了分散和限制宰相的权力 , 制定中外朝制度 , 中朝又称"内朝" , 由皇帝的亲信和近臣组成 , 主要负责重要政治事物的决策 , 而以丞相为首 , 三公九卿构成的"外朝"逐渐退到执行的地位 , 这样一来 , 权力在在宰相手上就分散开来 , 避免了宰相独揽决策和执行两大职权 , 形成了权力间的互相制约 , 对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
文章图片
二、宰相制度的衰落
北宋统治者对宰相的权力再一次进行了削弱和分割 , 从而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 宋太祖把宰相的职权分为三个部分 , 在宰相下面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等 , 形成了三权分立的局面 , 宰相独揽大权的局面被打破 , 也就是说 , 汉代时期 , 君主权力比较集中 , 宰相权力被分散后比较弱小 。
忽必烈登基后实行中书省制 , 这时候宰相的权力很大 , 甚至可以威胁到王位的继承 , 可以说 , 元朝的宰相权力是中国古代在皇权强盛、相权弱化的趋势下的一次大反弹 , 明初时 。 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即位 , 鉴于历史上首相"宰相专权乱政" , 妨碍皇帝权力的集中和行使 。
于是决定废除宰相制度 , 于是秦汉一直延续下来的宰相制度被废除 , 六部官员都成了皇帝的直接下属 , 朝中大大小小的政治事物都落到了皇帝一个人的肩上 , 洪武年间 , 为了减轻皇帝一个人处理政务的压力 , 设立了内阁制度 , 负责内阁的顾问机构 , 没有决策权 , 虽然名义上内阁与前朝宰看起来相差不多 , 但是两者权力却大相径庭 , 可以说内阁几乎等同于没有权力 , 更不用说限制皇权了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
文章图片
清朝设立军机处 , 最初只是处理军事事务 , 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事务 , 它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的中央机构 , 军事大臣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 , 按照皇帝的意愿行事 , 这样一来 , 所有的军事和政治权力都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 , 君主权力大大的增强 , 清代封建专制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 宰相制度的演变趋势
在中国古代 , 虽然君主制和宰相权之间有一些曲折 , 但就总的趋势来看 , 君主权力是不断增强的 , 宰相权势是不断被压制和削弱的 , 直到宰相制度被废除 , 具体的表现有增设宰相人数 , 秦朝设宰相 , 唐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 有时候七八个宰相一起讨论政事 , 北宋时期 , 宰相人数有时候多达十几个 , 于是宰相权力大大的被削弱了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首相制度的演变与封建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密切相关 , 春秋战国时期 , 受官僚制度和血缘关系的影响和冲击 , 以及一些制度的建立 , 权力集中开始形成 , 但是因为政治事务太多 , 君主一个人忙不过来 , 所以建立以宰相为首的官僚集团是必然的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
文章图片
然而 , 在君主制中央集权体制下 , 君主制作为核心和代表 , 相权只是实现君主意志和君主专制的工具 , 但是由于宰相位高权重 , 以及高官厚禄 , 不可避免的会对皇权造成威胁 , 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也是无可避免的 , 因此历代都会采取一些削弱相权的措施 , 以此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性 。 相权在专制集权中的双重作用
在封建社会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 , 宰相一直以来扮演着双重角色 , 他一方面可以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和决策 , 另一方面因为权力过大而威胁到君主制的权力 ,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政治动荡 , 中国历史上也有杰出的政治人物 , 比如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萧何 , 有一句话"成也萧何 , 败也萧何"就可以说明萧何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 , 可以威胁到成败关键所在 , 还有武则天时期的狄仁杰 , 十分具有智慧和谋略 , 以及唐玄宗前期的姚冲等 , 他们为汉唐王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同时 , 也有专政的奸臣和宦官 , 如秦二世的赵高 , 、唐玄宗后期的李林甫等人 , 加速了民族的衰竭 , 宰相对皇帝直接负责而不是对人民负责 , 宰相的贤惠与否和皇帝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 , 如果皇帝一味的纵容宰相专权 , 那么朝野纲纪必将败坏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
文章图片
如果皇帝有足够的魄力 , 那么宰相就不敢肆意妄为 , 因此 , 民主取代专制、法制取代人治的历史的必然 , 今天 , 随着民主和法治的发展 , 国家最高统治者和行政长官被赋予了明确的权力和责任 , 他们受人民和法律的约束 , 这样一来 , 防止了权力的滥用 ,
皇帝担心相权会危及自己的地位 , 经常利用太监来约束宰相的权力 , 到头来 , 宰相的权力是被削弱了 , 太监却成了宰相 , 因此 , 造成政治局势的不稳定 , 因此 , 皇权取代相权是必然趋势 , 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 另一方面 , 相权的削弱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中央的行政职位增加 , 君主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设立新的职能部门 , 将新的行政权力全都移交到自己的手里 , 从而使相权在本质上被无情的剥削 , 所以说 , 每一次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标志着相权的削弱 。
千百年来 , 宰相制度一直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 权力在君主的削弱下不断的萎缩 , 尽管明朝的内阁制度可能在宰相制度看来像是自身的"牺牲" , 但它基本上是整个政治运行体系 , 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积极秩序的重要保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