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1993年,香港武侠片全面溃败的一年,徐克失去李连杰,午马成炮灰( 二 )


而这些电影的一个共同特点 , 都是付出巨大 , 却遭遇票房失利 。
这其中像《一刀倾城》这样的作品 , 因血本无归 , 甚至导致了电影公司的倒闭 。
实际上 , 那一年全港上映的电影超过380部 , 而其中武侠题材作品多达33部 , 比例接近一成 。
这其中只有几部成本较低、票房过千万的电影赚钱 , 其他大部分票房都不理想 。
造成这种全面溃败的原因 , 就是武侠电影热潮带来的盲目跟风 , 令市场饱和 , 观众审美疲劳 。
如今回顾1993年 , 香港电影市场的那场群雄逐鹿大戏 , 其实比武侠电影本身还要精彩得多 。
一、徐克的电影工作室的历史拐点
1993年对于徐克来说 , 过得相当不顺心 。
2月中旬上映的《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为他拿到2746万港元票房(文中所提到的票房成绩都以港元为单位 , 下不再重复) 。
之后李连杰离开嘉禾自立门户 , 徐克历经重重挫折才找到赵文卓接任 。
此时他的电影工作室旗下3个IP , 《倩女幽魂》系列完结;《笑傲江湖》系列即将完结;《黄飞鸿》系列还能继续 , 但不确定新主演能否撑得起来 。
摆在徐克面前的问题就是 , 需要开发新IP了 。
而徐克的主意是 , 将《东方不败风云再起》交给李惠民和程小东;将《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交给元彬;再开发一部《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交给袁和平;开发另一部《新仙鹤神针》交给陈木胜;自己专注去拍《青蛇》 。
最理想的结果是 , 《风云再起》完美收官;《王者之风》延续经典;《铁马骝》开启“少年黄飞鸿”新IP;《新仙鹤神针》大卖;《青蛇》也能大卖 。
退一步讲 , 五部电影只要爆了3部 , 嘉禾就足以在1993年院线市场实现大丰收 。
然而现实很快就打脸 , 《风云再起》喊出天雷滚滚的“你有科学 , 我有神功”口号 , 终以1125万赔本;
《王者之风》借着上一部《狮王争霸》里李连杰的威名 , 以1119万收官;
《铁马骝》制作良心却时运不佳 , 仅收681万;《新仙鹤神针》那句“我会用内力逼出来”也能把人雷得外焦里嫩 , 817万收官;
徐克自己拍的《青蛇》 , 也只收了950万 。
徐克折腾一整年 , 回头才发现 , 原来只有开年和李连杰合作的《狮王争霸》赚到钱 , 后面都是白玩 。
袁和平不灰心 , 集结王珏和甄子丹拍了《英雄豪杰苏乞儿》 , 收获701万 , 竟然比《铁马骝》还好一点 。
二、李连杰、元奎、王晶 , 突围
虽然1993年对于徐克而言极为惨淡 , 但对李连杰来说却算得上称心如意 。
当时李连杰离开嘉禾后 , 就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 成了香港电影市场的一个香馍馍 。
除了嘉禾之外 , 谁都想要得到他 , 然而最终李连杰还是选择了和元奎搭档自组正东公司 , 自己做老板 。
两人的配合也极为默契 , 在1993年先后推出了《方世玉》和《方世玉续集》 , 都是元奎执导 , 李连杰主演 , 分别收获3067万和2301万票房 , 排进年度榜单第6位和第11位 。
《方世玉》系列的成功 , 一是得益于李连杰的强大号召力;二是与电影走的搞笑路线策略密不可分 。
虽然那时候很多人不看好李连杰自组公司 , 但3067万的成绩却是当年武侠电影最佳 , 着实打了多少人的脸 。
但李连杰在年末上映的《太极张三丰》就反响一般了 , 上映一个多月 , 只收了1254万票房 。
除此之外 , 他也为向华强的永盛电影拍戏 , 仅1993年就拍了两部电影 , 都是和王晶合作 。
这两部电影中 , 《黄飞鸿铁鸡斗蜈蚣》收1818万 , 比《王者之风》还要好;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投资8000万 , 却只有1186万票房 ,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