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学历史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六部”,究竟是个什么衙门?从何时开始有的( 二 )


尚书令的一职 , 因为唐太宗在未为皇帝之时 , 于唐高祖之朝担任过 , 所以唐高宗在龙朔二年把它废了 。 虽则唐玄宗恢复了它 , 却直至唐朝结束为止 , 始终是阙而不补 。
唐朝的六部 , 比以前的六曹 , 充实得多 。 每部除了一个尚书 , 两个侍郎以外 , 有若干名郎中 , 员外郎 , 主事 , 令史 , 书令史 , “掌故”与或设或不设的“亭长” , 计史 。 郎中之中 , 有四名各主管一个司 。
宋朝开国于晚唐藩镇及五代纷扰以后 , 而太祖赵匡胤 , 太宗赵匡义及他们的辅佐赵普之流 , 又无甚学识 , 以致规模庞杂 , 名实颠倒 , 于六部以外有了不少的冗沉机关 , 事实上使得六部有如虚设 。
宋朝最高的官 , 文的叫做“平章政事” , 武的叫做枢密使 。 “平章政事”四个字 , 渊源于唐朝的“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在唐朝 , 这是“真宰相” , 集尚书、中书、门下三个省的大权于一身 。
而宋朝的“同平章事” , 不一定是尚书省的尚书令或仆射 , 中等官如开封尹 , 也可以挂上这个加衔 , 而变成了“真宰相” , 然而并无实权 。 枢密使和其下的副使 , 参知枢密院事 , 也都可以挂上这个加衔 , 但是也照样毫无实权 。

正在学历史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六部”,究竟是个什么衙门?从何时开始有的
本文插图

宋朝的官很有意思 , 正牌的尚书侍郎 , 却管不了本部的事 。 而管事官 , 通常又不是正牌 , 只是加了“判某部事”四个字头衔的或大或小的部外的官 。
实际上 , 这些“判某部事”也判不了多少事 。 因为 , 各部的职权早已被其他的机构分割了去 。 例如 , 吏部的考选官吏与黜陟官吏之权 , 旁落于“审官院” , 也上移于中书省(政事堂)及枢密院 。
再比如户部的收支之权 , 旁落于所谓“三司使”(盐铁使、度支使、户部使) 。 而兵部 , 则是有了枢密院 , 而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 。 其他三部 , 礼部、刑部、工部 , 也没有一个是完整的 。
和宋朝同时的辽朝和金朝 , 在官职设置上倒是比宋朝简单的多 。
金朝尤其简单 , 史称其“职有定位 , 员有常数” 。 金主完颜亮把沿袭自唐辽的三省 , 废掉了中书门下二省 , 只留下一个尚书省 , 也把左右仆射的名称 , 改为左右丞相 , 在丞相下面设专任的“平章政事” , 在平章政事下面设左丞右丞 , 作为事实上的“执政” , 再下面设六部尚书侍郎各一人 。 六部各干各事 , 没有其他的牵制 。

正在学历史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六部”,究竟是个什么衙门?从何时开始有的
本文插图

元朝时期 , 元世祖改称尚书省为中书省 , 把“中书令”当作只有太子才能兼领的“加官” , 改左右丞相为右左丞相 , 左右丞为右左丞(元朝不尚左而尚右) 。 其余 , 丞上面的平章政事 , 丞下面的参知政事(简称“参政”)一律仍旧 。
就是在元朝时期 , 六部的尚书侍郎增加了 。 至元二十三年 , 规定每部有两个尚书 , 两个侍郎 。 至元二十八年 , 又规定每部尚书由二人增加为三人 。
这样 , 官员多了 , 办事的效率却大大得减低了 。 而且元朝时 , 六部的附属机关也特别多 。 部内部外的冗官冗吏 , 数不胜数 。
朱元璋在“吴元年” , 也就是正式建国的头一年 , 以“吴王”的名义建立了吴国的中央政府 , 在大体上沿袭了元朝的官职系统 , 其中就有相当庞大的中书省 。
朱元璋的中书省 , 虽不设中书令 , 却有左右相国(又重新恢复尚左)、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都事、检校、照磨、管勾、参议、参军、断事官、考功郎等等 。
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 , 改国号为大明 , 改左右相国为左右丞相 , 在中书省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 每部设尚书侍郎各一人 , 属官若干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