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大事要事,在黄冈向来特事特办马上就办

鱼水新歌唱响大别山
——湖北省黄冈市新时代双拥工作闻思录
■徐生 林国兵 郭 峰
『黄冈市』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大事要事,在黄冈向来特事特办马上就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19年9月30日 , 黄冈市各界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举行公祭活动 。周伟 摄
巍巍大别山 , 悠悠双拥情 。
在湖北省黄冈市这片红色热土 , 曾爆发过著名的黄麻起义 。革命战争年代 , 44万英雄儿女为国捐躯 , 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 铸就了“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黄冈革命老区精神 , 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
2016年7月29日 , 黄冈市喜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殊荣 。
双拥传承密码
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作为红军后代 , 从军报国理所当然 , 这是咱红安人的光荣传统 。”2018年9月9日 , 在红安县新兵入伍欢送仪式上 , 刘争秀挽着双胞胎儿子何江、何海的手 , 一再叮嘱 。
兄弟俩的曾祖父是一位红军 , 他俩聆听着曾祖父战场杀敌的故事长大 。受曾祖父影响 , 现服役于东海舰队某部的何江、何海 , 在学习训练中互帮互学、并肩前行 , 去年底两人均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
无独有偶 。
在红安县 , 出生于军人世家的军转干部徐普查 , 家族里4代13人接力从军报国 , 人人入党 , 个个立功 , 他的家庭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家庭”“情系国防好家庭” , 他个人被评选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
新的历史时期 , 黄冈市委市政府一直把赓续红色基因、争当红军传人作为一项基础工程 , 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 , 开展双拥文化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军营“五进”活动 , 为黄冈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
“山山岭岭铜锣响 , 村村寨寨战歌昂 , 男女老少齐武装 , 家家户户忙打仗 。”这首被广为传唱的歌谣 , 是当年黄冈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积极支持红军的生动写照 。革命战争年代 , 许多黄冈人民把最后一碗米、最后一尺布和最小的儿子都送给了红军的队伍 。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一支支革命武装力量从大别山走出去 , 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
“不忘初心 , 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 , 永不迷航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说 , “红色基因是在革命历程中用鲜血凝结而成的 ,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 红色永远是黄冈最鲜亮的底色 。”
2019年9月18日 , 黄冈师范学院原创大型音乐舞蹈剧《红色薪传》在武汉中南剧场上演 。这一音乐舞蹈剧再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黄冈军民同仇敌忾 , 为缔造新中国建立不朽功勋的历史画卷 。院领导介绍 , 建红色阵地、演红色剧目、办红色课堂、做红色公益 , 已经成为全院师生的自觉行动 。
放眼整个黄冈市 ,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等25个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红色教育大课堂 , 《黎明行动》《铁血红安》等反映黄冈革命历史的红色影视剧激荡人心 , 双拥街道、双拥社区等12个红色品牌成为城市耀眼坐标 , 黄冈中学、红安列宁小学等12所“国防特色教育学校”引领一批批莘莘学子圆梦军营 。
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 爱国拥军故事数不胜数 。近4年来 , 全市近9000名学子踊跃参军入伍 , 20多万块光荣牌让兵员大市的“光荣之家”绽放光芒 , 300多份立功喜报、200多名“最美退役军人”、40名“十佳军嫂”让尊崇感落地生根 , “军人依法优先”早已成为黄冈人民群众的共识和习惯 。
助力强军实践
尚武精神融入拥军文化
VR朗读亭、数字读报机……走进武警湖北总队黄冈支队“文化驿站” , 数字军营的文化设施建设让人大开眼界 。
“文化拥军满足了官兵个性化需求 , 离不开驻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 。”支队领导介绍 , 从2018年起 , 黄冈市委市政府先后投资援建武警湖北总队黄冈支队基层单位17个图书馆(室) , 建成军史馆、红军小道、强军大道、军史墙、荣誉墙、文化墙 , 形成“一馆两道三墙”为主题的红色阵地 。2019年12月 , 黄冈市在“全国文化建设军地共建共享试点成果现场推广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