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鲸说历史朱元璋分封了那么多藩王,为什么明朝没有亡于藩镇割据?


分封藩王 , 就要做好一手准备:藩镇割据 。 这话怎么说?
周朝分封诸侯 , 美其名曰“众星捧月” , 最后诸侯权力过大 , 周天子渐渐失控 。
晋朝也搞分封 , 这回只作用于司马氏自己 , 但是谁知道来了个贾南风夫妇 , 在国内搞政变把外面王纷纷吸引入城 。
到了唐朝 , 不叫藩王了 , 而是叫节度使 , 虽然权属上归中央管理 , 但是其权力之大已经无异于王 , 结局就是中期出了安史之乱 , 侥幸被平定 , 晚年李克用、朱温直接带着大唐奔向五代十国 。
明朝朱元璋登基 , 他总结了历史的教训 , 主张“同姓管理异性” , 于是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 。 朱元璋一共生了26个男孩 , 其中少有的夭折 , 留下一个做太子 , 其余的全部分封 。 程度有多么夸张呢?十皇子朱檀 , 刚生下来两个月就被封鲁王了!到他十五岁大 , 终于不用在襁褓中保护 , 于是走马上任前往藩地 。

鲸鲸说历史朱元璋分封了那么多藩王,为什么明朝没有亡于藩镇割据?
本文插图

但是很奇怪 , 明朝灭亡并不是藩王造成的 , 或者这样说:在明朝灭亡的众多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中 , 竟然并没有一条是藩镇割据——
梳理明朝灭亡的大小原因:
1 , 于外部 , 简单明了的“敌强我弱” 。 朱棣时期 , 非常强大 , 为了防止北方元朝残余势力伺机南下还迁都天子戍边 , 这是怎么样的霸气可想而知 。 中期 , 朱祁镇被瓦剌俘虏 , 但是说到底彼时明朝实力远远超过瓦剌 。 晚期 , 后金崛起 , 输掉几次关键战役后就真的一蹶不振了 。
2 , 于内部 , 东林党(一个以士大夫为核心的官僚集团)和宦官之间的斗争 , 间接消耗掉中枢力;朝廷国库空虚 , 流民增加 , 起义不断;经济转型没有做好 , 土地兼并泛滥;晚期被迫双线作战 , 损兵折将不说 , 还在几个关键人物的任用上意气用事 。
看到没有 , 所谓的“诸侯割据 , 天下分裂 , 中央孱弱” , 在明朝并没有发生 。
其实啊 , 那是因为它早就发生过了 。

鲸鲸说历史朱元璋分封了那么多藩王,为什么明朝没有亡于藩镇割据?
本文插图

朱允炆登基 , 面对的压力是巨大的:一则 , 国家刚刚建立 , 元朝急需被肃清 , 用兵在所难免 , 同时国内经济也需要稳定发展 , 百姓休养生息 。 另一方面 , 藩王过多则威胁皇权 , 必须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 。 我们可以看到他做出的一系列尝试:
给藩王变更封地;一部分人还被叫回首都;朱元璋庶出十八皇子朱楩被贬为庶人 。
以上种种 , 反映在藩王眼中就是“皇帝试图削藩了” 。
引起的行为是:忍耐还是反抗?不反抗万一大祸临头了呢?
公元1399年至1402年 , 历时三载的靖难之役爆发了 , 这场皇室内部血亲针对皇位的斗争背后 , 是关键人物如何“站对”的学问:
一批人 , 他们例如朱植 , 明明手握强悍的北方部队 , 领地又毗邻燕地 , 却拒绝了朱棣的联合邀请 , 走水路投奔建文帝 。
还有一批人 , 他们本来是皇帝派 , 却在见到大势已去后向朱棣开放城门 , 俯首称臣 。
历史中 , 所有的藩镇割据引发的天下大乱也就那么几个步骤:皇帝削藩 , 诸侯造反 , 各自站队选择好敌人和伙伴 。
而以上 , 靖难之役都具备了 。 只是范围更小、时间更短、干戈不剧烈而已 。

鲸鲸说历史朱元璋分封了那么多藩王,为什么明朝没有亡于藩镇割据?
本文插图

所有的矛盾 , 它之所以克制、之所以隐忍 , 都是在等待着一个机会放肆、爆发 。 而爆发过了 , 无论火花多小 , 下个机会都没有那么容易到来 。
朱棣登基以后 , 深深感慨于自己是藩王 , 却坐上了皇位 , 于是对其他藩王多有忌惮 。 那些兄弟呢 , 他们也不是傻子 , 深谙为臣之道 , 于是纷纷上交了手中的兵权 。 明朝初期 , 有九大边塞王 , 他们占据着北方一线 , 防守元军南下 , 曾经威风凛凛(如果靖难之役没有爆发 , 他们或许是明朝统治的不稳定因素) , 但是明成祖时期 , 大部分徒有虚名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