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东坡的情感电台,你要收听吗?
“小舟从此逝 , 江海寄余生” , 苏东坡的情感电台 , 你要收听吗?
欢迎大家收听我的电台节目!
我叫苏轼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是本期电台节目的主持人 。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的人生故事 , 有欣喜有悲伤也有无奈 , 希望大家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
故事的开端始于一声啼哭……
原生家庭
我来自一个大家庭 。
父亲叫苏洵 , 字明允 , 自号老泉 , 著有《嘉祐集》二十卷 , 及《谥法》三卷 , 创作诗作有《云兴于山》、《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 。
本文插图
苏洵画像
父亲读书考举比寻常人要迟 , 青年时的他更爱侠游四方 , 颇有唐诗人李白的豪情 。 父亲真正开始发奋读书的时候已年达二十七 , 在众人眼里已是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期 , 难有大作为 。 虽然父亲第一次应乡试举人落了第 , 但此后的他更是明白了自己的不足 , 褪去傲气 , 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大量阅读书籍 , 钻研《五经》和诸子百家学说 , 变得更渊博与有才识 , 可做到“下笔顷刻数干言” , 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文章 。
本文插图
我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很刻苦的 , 或闭门读书 , 或寻师访友 , 也会教授我和弟弟多种学识 。 在北宋嘉祐初年(1056年) , 父亲带着我和弟弟进京应试(注:后世称其为三苏入京) , 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 。 欧阳修学士很赞赏父亲的《衡论》、《权书》、《几策》等文章 , 认为其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 , 于是向朝廷推荐父亲 。 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父亲的文章 , 父亲也因此名声大噪 , 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
虽然父亲逝世时仅58岁 , 但其在文学、仕途和处世精神上对我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
母亲叫程氏 , 眉州青神(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人 , 出身名门 , 自幼熟读诗书 , 深知礼仪 , 为人温妙高雅 , 在十八岁那年嫁给了父亲 , 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路程 。 人常说 , 程门富而苏家贫 , 但母亲从未计较这些 , 她孝恭勤俭 , 安贫守志 。 对于年轻时不爱读书的父亲 , 她选择理解关心 , 并默默陪伴 , “子苟有志 , 以生累我可也!” , 最终得以看见父亲一步步走向成功 。
本文插图
【传统文化“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东坡的情感电台,你要收听吗?】
程夫人与苏轼
母亲也是我和弟弟的启蒙老师 , 对我们精心抚养教育 , 谆谆教诲 , 鼓励我们为人处世应“奋厉有当世志” 。
还记得有一次 , 母亲给我和弟弟讲东汉史《范滂传》 。 里面公正清廉的范滂敢于挑战朝廷的腐败势力 , 刚正无畏 , 最后因为反对宦官虐政之事而遭通缉 , 他为了不连累母亲选择主动投案 , 临刑前安慰母亲不要过于悲伤 , 范母擦干眼泪 , 大义凛然地说:“你今能得与李、杜齐名(注:李杜二人为汉朝时期的名士李膺和杜密) , 死亦何恨!既得盛名 , 又求长寿 , 岂可兼得?”
本文插图
范滂画像
听到这里 , 我激动得说以后要成为像范滂那样伟大的人 , 母亲很感动 , 她敬重刚正不阿的范滂 , 更敬重质朴而有骨气的范母 , 她对我和弟弟说:“如果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 , 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母亲的教诲里总是有生死大义 , 忠诚之志 , 在我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正义的种子 , 在岁月的洗礼下 , 最终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
推荐阅读
- 童养标 浙江海岛的民间方言研究者:编写一部村史 留下乡愁记忆
- 童养标浙江海岛的民间方言研究者:编写一部村史 留下乡愁记忆
- 中华传统文化|关公一名武将,怎么就成了“财神爷”?
- 聊奇论史|古代头衣: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同款式的冠有何寓意?
- 黄河2020|四大美女传神美艳:彰显我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 龙虎山《龙虎山张天师》定档6月5日 樊少皇出演传递民族传统文化
- 潘粤明明星推广传统文化,做了才是真榜样
- 环球网|“杜氏衡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让世界爱上红木
- 伊春教育|弘扬传统文化 规范书写汉字 ——铁力市第一小学线上汉字听写大赛
- 北京青年报-北青网案值约2.34亿元!湛江海关收网8个走私冻品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