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李白为他痴,王维为他狂,他是古代活得最任性的人( 二 )


谁料唐玄宗察觉不对 , 就问王维 。 王维只得如实相告 。 唐玄宗却说 , “朕听过他的名字 , 诗做得不错 , 出来见见吧 。 ”孟浩然只好灰头土脸地从床底下钻出来 , 委实尴尬 。 但更尴尬的是 , 当唐玄宗命他做诗时 , 孟浩然居然念起了《岁暮归南山》 , 里头有句:“不才明主弃 , 多病故人疏……”正是这句话触怒了唐玄宗 。
不论这次偶遇玄宗的经历真实与否 , 孟浩然终身布衣是显见的事实 , 他的诗中 , 也常有隐逸不仕的意趣 , 这在读书人争相求仕的时代 , 可以算是个性鲜明了 。
其实 , 孟浩然得到过不止一次面见玄宗皇帝的机会 。 据《新唐书》记载 , 时任采访使韩朝宗很欣赏孟浩然 , 想向玄宗推荐他 。 这位韩朝宗以爱才著称 , 乐于提携后进 , 士林传言“生不用封万户侯 , 但愿一识韩荆州” , 连李白也曾写过《与韩荆州书》 , 想要与他结交 。 能得到他的青眼 , 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机遇 。
面对韩朝宗伸出的橄榄枝 , 孟浩然起初也欣然接受 , 和他一起到了长安 , 准备面圣 。 结果到了约定的那一天 , 恰巧有朋友来访 , 孟浩然和朋友相谈甚欢 , 喝得酩酊大醉 。 有人提醒他与韩公有约 , 酒兴正酣的孟浩然毫不在意:“酒都喝了 , 哪顾得上别的事!”如此不管不顾 , 得罪了韩朝宗 , 引荐一事自然泡了汤 。 如果说偶遇明皇的故事是民间附会 , 那么饮酒爽约 , 放弃觐见 , 这就真的很任性了 。
断送了前程 , 还不是最严重的 。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 , 五十二岁的孟浩然得了背疮 , 卧病襄阳 。 病好得差不多的时候 , 老朋友王昌龄正好来到襄阳 。 久病将愈 , 又逢故友来访 , 孟浩然大为欣喜 , 和王昌龄纵情宴饮 。 谁知乐极生悲 , 还是个病人的孟浩然 , 食鱼饮酒 , 触发了即将痊愈的背疮 , 陡然间病势转重 , 很快竟去世了 。
按照常理 , 得了痈疽、疱疹(也有记载说孟浩然是“疾疹发背”)一类的疾病 , 人们总会“忌口” , 时鲜野味 , 如鱼羊之属 , 以及酒类 , 都在绝对禁止之列 。 孟浩然不会不知道这一点 , 但有爽约韩朝宗一事在前 , 就不难想象他豪兴正酣 , 余事不问的样子了 。 只是这一次的任性 , 让诗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王维李白为他痴,王维为他狂,他是古代活得最任性的人
本文插图

03
阵容豪华的朋友圈
孟浩然虽然一生未仕 , 但才华卓越 , 诗名远播 , 与他交游的都是当时文坛第一流的人物 。 比如李白就对他不吝溢美之词 , 他的《赠孟浩然》简直不能更直白:
吾爱孟夫子 , 风流天下闻 。
红颜弃轩冕 , 白首卧松云 。
醉月频中圣 , 迷花不事君 。
高山安可仰 , 徒此挹清芬 。
对孟浩然的赞美坦率而热烈 。 他不仅赠诗给孟浩然 , 还在孟浩然远游时为他送行 , 这就有了那首更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
另一位大诗人王维曾与孟浩然同在京师 , 孟浩然归乡时写了《留别王维》相赠 , 诗中有这样四句:
欲寻芳草去 , 惜与故人违 。
当路谁相假 , 知音世所稀 。
字面上看 , 孟浩然是说自己想要追求隐逸的理想 , 又舍不得和好朋友分开 。 可是不分开吧 , 朝中又没有人赏识和引荐自己 , 无法在京城立足 。 这样看来 , 孟浩然的离别是充满了矛盾的 , 不得不走而又与故友依依惜别 。 不过 , 也有人认为 , 孟浩然这几句话 , 其实是怨王维不向皇帝引荐自己 , 意思是连你也不对我施以援手 , 看来这世上真是没有知音啊 。 当时王维任监察御史 , 在引荐人才上不是没有发言权 , 如果孟浩然真的如此抱怨 , 也是情有可原的 。 后世甚至有人认为 , 王维是因为嫉妒孟浩然的才华 , 所以不肯向皇帝推荐他 。 对王维来说 , 这种论调怎么看也有点冤枉 , 毕竟他在孟浩然死后写的《哭孟浩然》 , 还是很情真意切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