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历史上真实的辛弃疾,他到底杀了多少人?( 二 )


而苛捐杂税却一点不减 , 反而花样翻新 , 简直“苛政猛于虎”!
一时间 , 民不聊生 , 怨声载道 。
而嚣张跋扈的完颜亮不顾国内矛盾重重 , 执意南侵 。
老百姓一想 , 反正横竖是死 , 不如起义求生 , 于是 , “太行山之东 , 忠义之士蜂起” 。
辛弃疾也召集了两千人马 , 投奔了当时声势最大的一支起义队伍 , 山东的耿京 。
耿京原是“泥腿子”出身的农民 , 见到名门之后、将门虎子的辛弃疾拜在自己面前 , 真是乐不可支 。
封他做义军的掌书记 , 类似今天领导身边的秘书长、高级参谋 , 主管机密文件和大印 。
当时天下大乱 , 义军里也是鱼龙混杂 。
一天 , 一个混迹在义军里的假和尚义端 , 偷了辛弃疾保管的大印 , 准备献给金军讨赏 。
辛弃疾剑眉倒竖 , 单人独骑 , 直奔金军大营方向追去 , 真还追上了义端 。
《龙川文集》上说辛弃疾:“眼光有棱 , 背胛有负 。 ”
意思是他虎背熊腰 , 目光犀利 , 再加上当时怒火中烧 , 鼠辈义端还不吓得屁滚尿流 。
于是 , 手起剑落 , 斩贼于马下 。
再说完颜亮 , 南侵遇到了书生领兵的虞允文 , 在渡江时被打了个落花流水 。
与此同时 , 金国贵族完颜雍 , 有样学样 , 在后院点火 , 政变上台称了帝 。
手下见大势已去 , 哗变杀掉“壮志未酬”的完颜亮 , 此次南侵就这么消停下来了 。
这下北方的起义军可倒霉了 ,
完颜雍非但不像完颜亮那么黄暴 , 而且城府极深 , 老谋深算 。
他对起义军采取怀柔政策 , “下山者为良民” , 既往不咎 。
耿京的义军一下子人心惶惶 , 鸟兽散了大半 , 这时辛弃疾给他出了个主意:
“不如投宋!”
有道理 , 耿京便派辛弃疾等人先去南宋和赵构接洽一下 。
赵构当然高兴了 , 真是“天上下起了馅饼雨 , 唾手可得十万兵啊!”
不过 , 赵构皇帝 , 你能更悲催吗?
正当辛弃疾等人意气风发地回奔大营途中 , 却收到了耿京被杀的噩耗 。
原来义军中一个叫张国安的将领 , 趁耿京几个心腹不在 , 杀主、变节、投金了 。
“我日你XXX!”
辛弃疾那句“想当年 ,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可不是吹牛的 。
换了别人 , 八成会调转马头 , 去向赵构苦情了 。
而辛弃疾却率领五十人直插金国控制的山东腹地 ,
攻其不备 , 以雷霆之势冲进金军司令部 ,
把正在与金国将领喝大酒的张国安生擒 , 星夜兼程 , 跑回南宋 , 斩其于市 , 为耿京报了仇 。
只是 , 渡过淮河时 , 不知辛弃疾有没有北向神州回望?
因为 , 从此以后他再没机会踏上中原故土 ,
而那段年轻时的峥嵘岁月也成了他一生最壮丽的华彩 。
在南宋 , 辛弃疾被任命为江阴签判 , 相当于今天一个三四线城市的市委秘书长 。
不久 , 赵构让皇位于宋孝宗赵昚[shèn
, 自己则当起“老佛爷” , 琴棋书画去也 。
不像被金人吓破胆的赵构 , 宋孝宗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
一上台就为岳飞平了反 , 任用了一批“鹰派”干部 ,
卷起袖子 , 恨不得第二天就把金国给干了 。
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新气象呀!
这时 , 辛弃疾坐不住了 ,
虽人微言轻 , 但他还是向自己的顶头上司 , 宰相张浚献上了压箱底的良策 。
他提出 , 宋军分别向关陕、洛阳、淮北、山东(通过海路)佯攻 , 迫使金军分兵调动 。
然后抓住其战线漏洞 , 主力部队不攻河南 , 直插山东 。 (如上图左)
来个“声东击西+出其不意”!
张浚虽然总体同意辛弃疾的战略 , 但他志大才疏 , 打仗太僵化 。
先是在关陕 , 佯攻成了真打 , 宋军遭遇重挫 。
接着他又担心金军进攻淮南 , 没沉住气 , 居然放弃了原先的佯攻计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