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讲说历史朦胧诗:诗歌中的新诗潮,诗人自我心灵的反思与寻觅


导语:
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的现代文学是复杂的 , 从文学、艺术、建筑、美学等都有着全新的发展 。 在诗歌领域 , 朦胧诗的出现 , 可谓晴天霹雳 , 朦胧诗的出现对于现代诗歌可谓是全新的活力 , 打破了现代诗歌其原有的发展僵局 , 不论是内容上还是审美特征都显现出全新的面貌 。 朦胧诗的出现时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 我们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诗歌这种文学艺术受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英雄 。 在经历了八十年代之前的混乱之后 , 人们的心中有着很多的迷茫 , 这种迷茫是对自我未来的一种无知 。
尤其是当时创作朦胧诗的有很多诗人都曾受过七十年代的政治革命的影响 , 这就使得其不论是身体经历还是心路历程 , 都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 尤其是那个年代对人性的压抑以及摧残 , 看多了悲欢离合 , 这些诗人的创作更多的是一种反思 。 而这种反思 , 不仅仅是对自我的反思还有对那个时代发生的一切的反思 , 尤其是对"五四"人文主义的继承以及发展 , 他们呼唤人道主义以及人性的回归 。 在那个政治革命的年代 , 人性的压抑是最大的特征 , 随后八十年代的诗人 , 便清晰的展现出觉醒、独立、思考的全新特征 。 朦胧诗、现代诗歌:创新以及发展
朦胧诗也被叫做新诗潮 , 首次出现在1980年一篇名为《令人气闷的"朦胧"》的文章中 , 但是第一次出现朦胧二字是带有贬义的 , 但是这种概念却被当作一种正面的诗歌定义得到认同 。 这种朦胧诗的出现 , 不仅仅是指某种诗歌创作或者说某个诗人的作品的特点 , 而是一个整的文学潮流 。 这种文学潮流的兴起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政治文学革命密切相关 , 朦胧诗的存在或者说朦胧这种意识的出现是对七十年代文学政治革命的质疑以及重新反思和批判 。 但是在创作手段上 , 又大多采用总体象征的手法 , 一首诗具有很强的不透明性和多义性 , 因此被称为朦胧 。

小刘讲说历史朦胧诗:诗歌中的新诗潮,诗人自我心灵的反思与寻觅
本文插图

(朦胧诗集)
朦胧诗的出现打破了1949年以来诗歌创作的僵化以及自我封闭现象 , 北岛、舒婷、顾城的出现 , 可谓为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他们是朦胧诗的代表 , 虽然个体风格上有着巨大的不同 , 但是其诗歌的内在思想以及艺术审美追求却是大致相同的 。 本着对之前诗歌以及诗人自我的反思的态度 , 他们用一种全新的现代意识 , 来反思人生 , 肯定自我价值以及自我尊严 。 诗歌的情感表达在此回归诗人主体 , 对现实生活进行重新思索 , 他们最终为我们塑造出来一代全新的自我形象 , 有着独立的意识、自我的追求、情感的觉醒 。 而且顾城、北岛等人还强调在自己的诗歌中呼唤人文主义的回归 , 在他们的诗歌中具有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和强烈的精英意识 。

小刘讲说历史朦胧诗:诗歌中的新诗潮,诗人自我心灵的反思与寻觅
本文插图

(北岛)
对比当代诗歌 , 朦胧诗大胆的抛弃其那种直白、滥情的写作方式 。 朦胧诗之所以称之为朦胧 , 他们的诗歌是迷惘感伤的 , 但是在这种迷惘感伤中 , 却又构筑出他们独有的诗歌世界以及审美主体 。 朦胧诗在创作时大量运用隐喻、暗示、同感等创作手段 , 意象的多种组合 , 时空的颠倒 , 并且将诗歌作者本身复杂多层次的情感融入其中 , 使得诗歌的内涵丰富 , 想象瑰丽 。 这种创作方式 , 直接打破了现代诗歌那种僵化的模式 , 不再是直白的描述 , 主观情感的加入 , 使得诗歌更加具有代表性 , 具有现代主义的色彩 。

小刘讲说历史朦胧诗:诗歌中的新诗潮,诗人自我心灵的反思与寻觅
本文插图

(舒婷)
对于朦胧诗的产生其实在七十年代就已经有了萌芽 , 如芒克、多多、根子等知青诗人的诗歌创作 , 便已经具有朦胧诗的特征 , 但是不够成熟 , 而且在发表上也极为零散 。 朦胧诗的发展高潮 , 是有北岛、舒婷、顾城等人开创的 , 他们的诗歌集中发表 , 对当时的现代诗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顾城等人对于那个苦难时代所带来的伤害有着深刻的感受 , 对人性的压抑 , 理性的消失 , 人人难以逃离其中 , 朦胧派的诗人 , 以一种文人的强烈的家国责任感与使命感对那段苦难的历史进行反思 , 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来迎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