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风sxw」从《孔乙己》,读鲁迅先生的温柔( 二 )
本文插图
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有社会的原因 , 也有其自身因素 。 鲁迅先生写孔乙己 , 不仅仅是批判无情的社会 , 同情孔乙己这样的人 , 也辛辣地批判孔乙己 。
因为社会由人组成的 , 人是社会的决定因素 , 人怎么样 , 社会就会怎么样 。
我默默地想 , 如果孔乙己放下文人的清高架子 , 铺下身子 , 不偷不摸 , 踏踏实实去干些正经事 , 就算不会富贵 , 起码也能填饱肚子 , 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
社会虽然不同了 , 但现如今 , 像孔乙己这样的人仍然存在 。 上了几天学 , 识得几个字 , 混了张文凭 , 便端着个架子 , 高不成低不就 , 久而久之颓废不拔 。
我无法想象 , 如果鲁迅先活在今天 , 他又会用怎样富于深意的语言讽刺呢?
本文插图
3、穷酸 , 不失温柔怜爱之心
邻居小孩听到笑声 , 来赶热闹 。 孔乙己便给他们茴香豆吃 , 一人一颗 。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那个时期 , 孔乙己毫不吝啬地给孩子们分食茴香豆 , 足以看出他的仁慈怜爱之心 , 他本质上并不坏 。
还有 , 教小伙计写“茴”字 。 小伙计不搭理他 , 他很恳切的说“不能写……我教给你 。 ”言语中充满温柔真诚和对文字的敬畏 。 受到抢白“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回来的回字么 。 ”他不气不恼 , 知道了小伙计会写 , 显出极其高兴的样子 。
孔乙己虽然穷酸 , 是众人耻笑的对象 , 无法与人们正常交流 , 但他不失温柔 , 对小孩子友好、真诚和怜爱、包容 , 显示出他本性的善良 。
我想 , 孔乙己不是单个的个体存在 , 而是代表一个群体或阶层 。 鲁迅先生深刻了解当时“吃人社会”中孔乙己这一个阶层的人 , 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 , 才刻画出如此丰满的孔乙己 。 这里面 , 融入了鲁迅先生太多的感情 , 他的心是无比同情、无比沉痛又无比愤怒的 。
诚如 , 钱理群先生在前言中写的那样:《孔乙己》再深刻不过地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自身的悲剧性与荒诞性 。 考察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关系 , 隐含作者对孔乙己的不幸境遇有一定程度的同理心 。
本文插图
?鲁迅先生写了许多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 , 对他们都抱以温柔的心 , 融入真挚的情感 。 如:闰土、祥林嫂、阿Q , 每一个人都牵动着他悲天悯人情怀 。
记得读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 , 才会写出伟大的著作 。
鲁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伟大作家 , 他将温柔的感情 , 悲天悯人的情怀融入到文字中 , 让读者跟随他的笔触 , 不仅读到了社会的黑暗和悲惨 , 更读出了他温柔的情愫 , 他博大的爱 。
朱自清先生在《鲁迅先生的杂感》一文中 , 这样写:鲁迅先生是不愿承受“冷静”那评价的 。 他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 , 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 , 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 。 这是“理智的结晶” , 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 , 而是结晶在经验里 。 经验是“有情的” , 所以这结晶是有“理趣”的 。
鲁迅先生不仅仅是冷静凌厉 , 更是温柔有情的 。 你读出来了吗?
本文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