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机不要停!:《摄影机不要停》:当代娱乐的三个维度( 二 )


也是人们一再提高对于真实的要求后的必然 , 直播有一镜到底的实然 , 但没有一镜到底的完美安排 , 相对的是更多“穿帮”的可能与意外 , 反而让人觉得可爱 。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随着网络技术发达、影相器材普及、对于包装明星厌倦之后所出现的特有娱乐形式 , 而《摄影机不要停》正巧打在这样关键的点上 , 这是我认为它能使现代观众感到愉快的第二原因 。
具有电视感的电影性在进入第三个关于《摄影机不要停》娱乐性质的讨论前 , 我想还有一点关于本片以“电视节目”作为设定上值得探究的地方 , 那就是电视与电影的区别 。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是拍摄电视节目出身的电影人 , 在他的《我在拍电影时思考的事》一书中 , 曾经讨论过“电视论”这件事情 。 根据是枝裕和的说法 , 60年代后半的日本电视制作人在制作节目时 , 总是思考着“电视是什么”的问题 , 所以他们所制作的节目也总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而显得有趣 。
就其所敬佩的电视人而言 , 电视以其“实况转播”的性质瓦解了编导的权力 , 同时也因为这样的特质 , 电视该是“同时共有那段时间的人们所完成即将消逝的东西”、该是“时间和想象力同时进行”的东西、该是一种即兴的“爵士乐” 。 但是枝裕和也说:
“物理式的现场实况转播和看的人心中共有的实况感 , 应该是两回事吧?…尽管不是现场节目 , 只要让观看的人能够体验像是现场的过程 , 不就好了吗?换句话说 , 重要的不是「现场」而是「实况转播」吧?这种诠释的确与其说是电视性 , 或许更电影性吧…“
是枝的反思也许揭露了电视与电影两者的区别 , 这也是导演(《是枝裕和》电影的导演上田慎一郎)或许在无意间所触及的 。 是枝时常为人称道的优异 , 在于日常生活的实感呈现 , 尽管他的电影都有剧本安排 , 但其始终注意让观众体验到“现场”这件事情 , 却让他的电影充满着从电视论中所学来的电影性 。
【摄影机不要停!:《摄影机不要停》:当代娱乐的三个维度】上田也带着这样具有电视感的电影性 , 让各种想象力在不得停机的压力下不断迸发 , 甚至藉由揭露拍摄手法的后设操作放大“体验现场”这个特点 , 让观众去思考所谓直播、电视节目与电影等媒介方式的特质 , 确实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巧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