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刚才鱼口迅猛,怎么就突然没口了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垂钓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水情、鱼情:有时扬竿不久 , 便有大鱼上钩;有时空守3/4个小时 , 浮漂静止不动;有时断断续续、鱼口时好时坏 。 正如钓友问题中的描述“在一个地方钓鱼 , 刚开始能钓到 , 后面鱼却不怎么上钩了”为更准确、更全面回答这个问题 , 笔者结合野钓经验 ,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 , 具体如下 。
1、鱼密度小 , 难有鱼口连连的情况
2、水温变化是突然停口 , 后面难上鱼的重要因素
3、补窝不及时 , 致使鱼游离窝点
4、大鱼、掠食鱼进窝 , 鱼群受惊、逃窜 , 乱了窝子
鱼密度小 , 难有鱼口连连的情况资源是能有好鱼情、好渔获的前提 ,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哪怕钓技再高超、经验再丰富 , 恐怕也“英雄无用武之地” 。 如今钓鱼资源匮乏 , 钓鱼人众多 , 但凡有鱼的地方 , 基本都有钓友光顾过 , 很少有未曾扬竿的野河 。 所以能钓鱼的地方 , 很少有鱼群密度大 , 相对容易垂钓的地方 , 大都鱼群稀少 , 密度极低 。
再者鱼群分布并非均匀分布的 , 有的地方食物丰富 , 鱼群分布就多些;有的水域水浅、食物少 , 栖息的鱼数量就少些 。 另外鱼的活动范围 , 特别是小鲫鱼、小鲤鱼等 , 相对密集 , 有大致的范围 。 所以当垂钓过程中 , 刚开始扬竿的那段时间 , 很快周围的几条鱼就上钩了 , 但其他水域的鱼无法及时游弋过来 , 得到补充 。 因此停口现象突出 , 也就不难理解了 。
水温变化是突然停口 , 后面难上鱼的重要因素水温是影响鱼情的关键因素 ,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 鱼是冷血变温动物 , 通过身体侧线感知水温变化异常敏锐 , 当水温升高或降低 , 超过其最适宜的水体温度后 , 便将信号反馈给鱼的下丘脑 , 再驱使鱼做出反应 , 或向水温稳定、最即接近适宜水温的水层游动 , 或通过体液调节体温变化 。
比如夏季上午垂钓 , 经验丰富的钓友会选择清晨挥杆 , 这个时间段水温低 , 鱼活性高、积极摄食 。 随着水温升高 , 像笔者所在的山东等地 , 上午9点半或10点左右 , 明显感到气温、水温的急剧升高 。 这时鱼通常会向水温较低的深水区游动 , 鱼群离开了窝点 , 自然钓不到鱼了 。 冬季则恰好相反 , 中午时分水温高 , 钓鱼人也多在这个点垂钓 , 随着时间推移 , 阳光辐射变弱 , 水温快速下降 , 这时鱼也多向深水或草丛处聚集 , 也会明显停口 , 再提鱼上岸的难度大了 。
补窝不及时 , 致使鱼游离窝点补窝不及时的情况 , 多集中在使用颗粒窝料、虫饵或颗粒饵时 。 商品饵料边钓边诱 , 一般不用窝料也可 。 部分钓友通常一次性 , 向窝点投掷几把窝料后 , 便扬竿等待鱼的吃口 。 特别是遇到连续上鱼后 , 经常忘记补窝 , 或者出于补窝会惊扰鱼群的考虑 , 而错过补窝的时机 。 等到鱼停口 , 游离窝点 , 再补窝恐怕已来不及 。
大鱼、掠食鱼进窝 , 鱼群受惊、逃窜 , 乱了窝子钓鱼人清楚 , 如果大鱼进窝 , 特别是掠食类的黑鱼、鲶鱼 , 小鲫鱼、小鲤鱼、白条等纷纷逃窜 , 但大鱼吃饵谨慎 , 不急于摄食 , 所以常有明显的停口情况 。
笔者曾在聊城一个河沟野钓 ,里面有不少的黑鱼、鲶鱼 , 但小麦穗、小白条也很多 。 为用手竿也钓到黑鱼 , 笔者通常先向窝点投入一些粉末状如豆饼、玉米面、麦麸等轻质窝料 , 这些诱饵非常容易吸引小杂鱼的聚集 , 一些黑鱼也会跟着小杂鱼进入窝点 。 如果鱼的吃饵频率减弱 , 或者鱼星明显减少 , 一般可以确定黑鱼进窝了 。 这个时候笔者在钩刺肉饵 , 或者干脆钩挂一条小鱼 , 抛入窝点 , 静等黑漂 , 提竿常用黑鱼上钩 。
推荐阅读
- 「」一兄弟承包了个鱼塘,钓鱼的人全免费
- 【】黄河野钓黄辣丁遭遇“空军”!钓鱼行家“四个字”解释原因
- 「崇明」钓鱼那些事儿,你到底知道多少?
- ##新手钓鱼,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钓鱼24岁小伙独自去钓鱼,结果亲友在鱼塘边看到车和鱼竿,人却不见了…
- 黄辣丁黄河野钓黄辣丁遭遇“空军”!钓鱼专家“四个字”解释原因
- 人流过一次,心好痛,刚才又做梦梦见宝宝了?
- 「」幽默笑话:那天去钓鱼,结果没站稳,把年过六旬的老丈人撞进了河
- ##男子河边钓鱼发现20公斤的“大老鼠”,细看嘴巴后拔腿就跑
- 注射狂犬疫苗会影响记忆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