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晨报」只为0.02毫米!,太钢“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711次试错

不到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仅为A4纸厚度的四分之一 , 太钢集团生产的厚度为0.02mm的不锈钢(俗称“手撕钢”)是世界最薄不锈钢 。 它的问世 , 将中国不锈钢箔材的制作工艺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 , 成功打破国外贸易垄断和技术封锁 , 为中国制造提供了高端基础材料 , 为国际超薄不锈精密带钢指引了新的方向 。
这些突破来自一个年轻的群体——太钢集团不锈钢“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 。 15人的团队里 , 有12人是青年职工 , 平均年龄34岁 。 今年 , 这支团队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 彰显中国青年力量 。
「生活晨报」只为0.02毫米!,太钢“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711次试错
文章图片
▲“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
两年研发+711次试错
世界最薄不锈钢成功问世
“‘噼啪’一声 , 就像鞭炮炸开似的 , 3吨、近百万元的钢材全都碎成粉末了 。 ”
即使成功自主研发“手撕钢”已近两年 , 现任太钢精密带钢技术质量部副部长的廖席 , 仍然记得研发初期 , 轧钢时发生断带的场景 。
在我国自主研发之前 , “手撕钢”的生产技术长期被日本、德国等国外少数企业垄断 。 而且国外生产的是窄幅“手撕钢” , 宽度为350毫米到400毫米之间 。 以OLED用掩模板为例 , 我国长期依赖进口 , 每年进口总额超过百亿 , 且被限制进口0.03mm以下材料 。
“太钢有意突破卡脖子的局面 , 客户也有‘手撕钢’的需要 。 ”廖席说 , 在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下 , 2016年 , “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组建起来 。
「生活晨报」只为0.02毫米!,太钢“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711次试错
文章图片
▲生产车间
把一卷原始的钢带放进轧机里 , 轧辊就会像擀面杖一样把钢带从厚擀薄 。 轧机工作原理看似并不复杂 , 实则工艺难度很大 。 20个轧辊 , 加上锥度、凸度等变量因素 , 团队成员要从上万种辊系配比中 , 不断摸索合适的参数 。
【「生活晨报」只为0.02毫米!,太钢“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711次试错】平均每两天 , 团队就要面对一次试验失败 , 尤其是轧制环节的断带问题 。 不同于厚板断带一分为二 , 薄板一旦断带 , 就会碎成粉末 。
“备件只有0.4米高的空隙 , 我还进不去 , 得找瘦小的职工爬进去 , 用手抠、用手抓 , 把碎末清理出来 。 ”廖席看着团队的心血一次次碎成粉末 , 却无收获 , 是真的崩溃了:“领导 , 换人干吧 。 ”
当廖席向领导提出换人的想法 , 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天翔当即回绝:“怎么没有收获?你办公室将近1米高的笔记本就是收获!”
办公室的笔记本上 , 记录着一个个试验参数和团队成员之间一次次思想碰撞 。 廖席再度鼓起信心 , 和成员们一起 , 投入新一轮研发试验 。
历时两年 , 攻克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 , 经历了711次失败 , 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发宽幅(640mm)最薄(0.02mm)的不锈钢箔材 。
实践创新 , 终获认可
“手撕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
“国外技术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 我们能行么?”“国内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怎么办?”刚开始向国际难题发起冲击时 , 研发团队都有这样的担忧 。
段浩杰是太钢精密带钢轧制作业区主管 , 因为直接负责生产 , 他比别人的压力又多一些 。
“太钢是一家企业 , 材料、工时、人工等都投到‘手撕钢’研发中 , 却见不到收益 , 我就一直绷着一根弦 , 吃饭都咽不下去 , 堵得慌 。 ”段浩杰坦言:“那段时间 , 感觉干什么都不顺 , 干什么都来气” 。
「生活晨报」只为0.02毫米!,太钢“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711次试错
文章图片
▲在工厂搞生产研发
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践:生产组长段浩杰 ,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 , 着力解决生产难点;市场组长廖席 , 紧盯高端市场需求和客户技术要求;性能组长杨星 , 对标进口高端材料找差 , 改善箔材性能 。


推荐阅读